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知桥、做桥、议桥,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的“运河韵·桥”课程实现了内容、实施、评价与育人目标的统一,从单元评价到终评的创新评价方式也帮助学生构筑了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让学生知桥、懂桥,更找寻到做人的文化之根。

一桥知杭州

发布时间:2018-07-18 作者:王怡芳 朱雅萍 来源:中国教师报

课程背景

京杭大运河和西湖是杭州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水资源丰富,杭州的桥不计其数,且都具有丰富文化内涵。

卖鱼桥小学地处京杭大运河畔,紧邻运河文化带,每个校区附近都有各种各样蕴含丰富历史气息和文化价值的桥。作为以“桥”命名的学校,开设“运河韵·桥”课程更有意义。

课程目标

搜集杭州的桥,从“卖鱼桥”出发,了解杭州拱墅区运河畔的桥名由来,从“桥”的多样性中感受中国人的智慧。

认识各种类型的桥梁,通过绘桥、捏桥、桥梁设计、搭桥等系列操作活动,展示“形状最特别”的桥。

通过品读关于家乡桥的文学作品,基于“尊、忠、善、勇”进行“家门口的桥旅”大行动,围绕“桥与我”,每个人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桥”之意义的深刻理解。

了解桥是杭州独特的文化底蕴,理解“一桥知杭州”的得天独厚的区域资源,提升自己爱桥、爱校、爱家乡的情感。

课程内容

课程的内容分知桥、做桥、议桥3个单元,每周2课时一起上。

课时1:分享课程纲要

知桥——寻桥名趣事,编百桥图(11课时)

课时2-3:从“卖鱼桥小学”出发。参观校史馆,了解“卖鱼桥小学”的故事,全班学生摆“卖鱼桥”造型合影。

课时4:建立桥名大使团。以游戏、抽签的形式组建卖鱼桥、德胜桥、江涨桥等“桥名大使”团队,颁发令旗,“使者”基于调研设计采访问题。

课时5-6:桥名大使团外出探寻桥名趣事,及时拍摄记录工作轨迹。

课时7-8:桥名大使团小组合作挑选最有意思的桥名,制作名片、讲述桥名趣事和轶事。

课时9-10:全员查阅资料,寻找各种“桥”字,编制“百桥图”,展示在橱窗展板上。

课时11-12:桥名大使团展示,每团选择一种方式展示。合作绘制“百桥寻踪墙”,整理桥名寻踪足迹,剪辑采访踪迹视频等。

做桥——寻特别之桥,展桥会(10课时)

课时13-14:寻找“最特别的桥”。分组进行,寻找自己认为“形状最特别”的一座桥,并实地测量。

课时15-16:绘桥、捏桥。选择一座“最特别的桥”,小组合作进行团扇画桥、黏土捏桥,再布置成立体的团扇、泥桥墙廊。

课时17-18:进一步认识桥形。认识不同类型的桥,选择一种类型设计桥梁模型图,电脑制图或者手绘,组内交流作品,推选最佳桥梁模型设计图纸。

课时19-20:搭桥。根据前两课时设计的桥梁模型图纸,小组合作用不同材质搭建一座“最特别的桥”,汇报总结、实验展示。了解不同材质、不同类型桥面的承重力。

课时21-22:展桥会。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最特别”的一座桥,表述清楚桥的形状、设计亮点和特殊之处,最后将各种桥汇集在展板上展出。

议桥——家门口桥旅,勾桥忆(8课时)

课时23-24:转盘游戏,根据“尊、忠、善、勇”,分别设计“尊君之桥、忠诚之桥、善义之桥、勇敢之桥”4种令旗,令旗分发给4个使者团,到拱宸桥周边寻找相应的锦囊。

课时25-26:“家门口的桥旅”。搜寻尊君爱国之桥(如拱宸桥)、忠诚之桥(如德胜桥)、善义之桥(如左家桥)等,在桥面插上令旗,讲述桥的古今故事,家长或学生拍照录像记录。

课时27-28:4个使者团分组汇报,再全班大讨论,寻找桥的意义,写一篇600字以上的短文。到拱宸桥边的“朗读亭”说说对桥意义的感受,录音后剪辑。

课时29-30:以沙盘形式还原古代“报关”的场景,体现“河面船只拥堵”,桥东桥西来回不方便,形象感知“桥”作为一个沟通两岸的工具应需而生。

课时31-32:总结。制作运河长卷,展示“尊、忠、善、勇”桥旅行动踪迹、百桥图、各类桥形等,“桥名大使”和“桥形大使”汇报介绍,播放代表性视频。结合学习过程与成果展示,综合评定期末成绩。

课程评价

学生的学期成绩以等第制方式呈现,并由过程性评价(90%)和总结性评价(10%)两部分构成。

学生最终成绩=单元一(30%)+单元二(30%)+单元三(30%)+总结(10%)。

过程性评价90分,3个单元各30分,根据“评价要点”和“素养指向”评分。

总结性评价10分,其中学生作品6分,行为表现4分。

(作者单位系浙江省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点评嘉宾:新课程标准编制参与者、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 崔允漷

校本课程价值导向: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卖鱼桥小学的“运河韵·桥”课程告诉我们两件非常重要的事:一是校长带头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设计。二是校本课程的价值定位要体现3个“来”: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3个“来”可以让我们明确校本课程的价值导向和育人目标,这也是学校设计校本课程时应该遵循的准则。

回到“运河韵·桥”课程本身,该课程第一课是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然后才开始3个单元的学习,最后是总结和评价,而且终评在单元评价基础上产生。

从鱼市到卖鱼桥、卖鱼桥小学,学校凝练育人理念,再将理念具化成形象,最后据此设计课程,这一过程使“运河韵·桥”课程具有很强的整体感和设计感。

课程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把“桥”的故事讲得清楚明白,让学生明白了桥与“我”的关系,体现了内容、实施、评价的一致性。

内容、目标、实施、评价,这门课程的完整度较高,同时还有分单元评价的创新,这一点很难得。得评价者得课程,一门课程如果没有评价就称不上课程,一门课程如果在评价方面做得好,课程也不会差。

《中国教师报》2018年07月18日第7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