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尊严”的表述最早约见于《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
在中国的教师理论和传统思想中,对师道的追求是最为本质和关键的。孔子讲“三人行必有吾师”,其关注的“师”并非在于其从事教育的行业,而在于他可以给人知识、智慧或道德等方面的指点和启发。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指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教师的传道、弘道、体道,使自己几近“道”的传播者和化身,并以此得到尊重。
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之中,尊师重教是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即便在改革开放前、教师地位低下的时代,在民间、在广大家长的心目中,教师依然是最值得尊重的,教师能感受到真实存在的尊严。这是中国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也是广大教师坚守师道必然会得到的回报。
教师的尊严来自于“传道、授业、解惑”,不同于帝王的尊严来自于开明、将帅的尊严来自于军功、商贾的尊严来自于诚信、艺人的尊严来自于德艺双馨,但也有共通之处,那就是要坚守行业的道与德。
所谓的师道尊严,并非师名尊严、师职(位、业)尊严,而是“师道”尊严。这彰显出中国传统的教师思想对教师从业者最本质的要求,有了这样的行业追求、行业自觉,教师的尊严不言自威。反之,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不能取之有道地获取名利,即是无道之师,何来尊严,何有自尊?可见,尊严并非因贴上了可被尊仰的标签,而是其言行品格足以担当。
所以继续提倡传统的“师道尊严”,不仅是对社会的呼吁,也应警醒所有教师和教育人群体,不应辜负、更要珍惜社会对我们的期待,行业对我们的要求,使中国的师道传统更好地助力教育发展和社会改善,将抵制行业不良行为作为群体自立、自律的自觉。
中国传统师道思想并非要把教师变成无所不能的神和只有奉献的“红烛”,而是为所有教师的终身发展提供了开放、自主和人性化的空间。“温故知新可以为师”“教学相长”“教然后知困”“师不必贤于弟子”等的重要表述,使广大教师的提升和发展更为贴近真实。不管是名师还是普通教师,其道一也,未有高下贵贱之别。更何况,童蒙之师的作用太基础、太重要了,所以我建议要打破现有学段教师的等级意识,让各学段教师的尊严都能得到本质的回归,发挥更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师道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作为教师应把师德放在首位,通过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自我修炼,真正达到自身发展和引导“民之敬学”的最切近的目的,并真正觉悟从教之乐和为师的幸福。许多人读《论语》的开篇,很重视“学而时习之”和“有朋自远方来”两句,往往会忽略对第三句的体悟——“人不知而不愠”。其实这一句对教师更重要,是人的修炼理想境界的具体体现。如果真能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则师道的传承就能更加纯粹、专深和到位,师道的尊严自在其中矣。
继承“师道尊严”以及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既包括要努力提升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鼓励和帮助所有教师学有所长、充分成长、完善人格、精神富足,更要体会师道尊严的本质内涵,并使之历久弥新、发扬光大,成为引领社会良性发展、服务人类教育进步的重要支点。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中国教师报》2018年08月29日第1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