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家校沟通不能陷入纯技术依赖

发布时间:2018-08-29 作者:许朝军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不定制“互教通”短信就收不到学校通知,如果定制每年收费100元。近日,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的做法引起家长不满:放着免费的微信群、QQ群不用,为什么要使用付费平台?

纵观整个事件,争议的焦点在于家校沟通到底使用免费的“微信群”“QQ群”,还是使用付费的“互教通”。

家校沟通可以促进家校间的了解和配合,有利于建立无缝隙、互为补充的教育氛围,进而对学生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从消除误解、统一认识、形成合力的角度而言,家校沟通的作用毋庸讳言。但关键是,家校沟通不仅需要科学的态度和积极的参与,更需要有效的载体与桥梁。相对于学校、教师和家长而言,“三结合教育”看似容易,但因工作性质、自身素质、专业素养、教育观念、成才观念等不同,双方如果没有科学的载体和渠道,很难达到理想的成效。因而,现实中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在寻找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渠道和载体,也正是基于此,“校讯通”“互教通”等平台才应运而生。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免费即时通信工具不断普及,微信、QQ等也逐渐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途径与载体。相对于不同的平台和载体而言,使用的便捷程度、功能的专业化与否、使用成本的有无,也成为家校沟通中影响学校、教师和家长选择的主要因素。因此,才产生了上述所谓的使用免费平台还是付费平台的争议。

家校沟通的本质是融合家庭和学校教育资源,取长补短,在相互融合促进中对孩子形成成长的教育引导合力。很明显,在这个本质和原则基础上,家校沟通的最本真最有效的表达方式,乃是经教育改革发展证明了的家访、家长会、班队会、家长开放日等,以及教师、学校和家长之间的电话、微信、信函留言等无缝隙对接。在传统教育理论体系中,家访的作用无与伦比,教师与家长的面对面沟通交流对孩子的影响是所有技术手段都无法达到的。但让人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师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都是在利用技术手段在虚拟环境氛围之下进行,这样的教育直观性效应、对孩子成长影响的体验式效应、对家校彼此理解进而实现教育融合的促进效应,都大打折扣,教育的内涵和魅力也无法淋漓尽致得以呈现。

因此,对于家校沟通而言,与其喋喋不休地争论平台的使用以及免费与付费与否,倒不如认认真真反思我们的家校沟通是否陷入了纯粹的“技术依赖”。如果真的沦为后者,这才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退化。

技术只是家校沟通的辅助手段,家校沟通一定要走出技术依赖,而真正的家校沟通应以人性、温暖、和谐的面对面、心连心、爱意充盈的沟通联络为主,这不仅蕴含着对教师、学校、教育的尊重,更蕴含着对家长、更是对孩子成长的尊重,这也是教育本色的体现。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禹州市教育体育局)

《中国教师报》2018年08月29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