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让家园实现真正合作

发布时间:2018-08-29 作者:王平平 来源:中国教师报

家园合作是一种必不可少、切实可行的学前教育手段。它既是教育的需要,更是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不仅能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

从事幼教工作20多年来,我耳闻目睹了家园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安全事故问题。3-6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发生磕磕碰碰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每当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面对教师的道歉,虽然个别家长也会讲几句生气话,但多数家长是可以谅解的,不过前提是不允许再有第二次。否则,他们会埋怨教师工作失职、不负责、对孩子缺少关爱、照顾,甚至会当面斥责教师,令教师尴尬无奈,无形中家园矛盾便产生了。

关怀“缺失”问题。有时,幼儿园教师接到幼儿家长来电,被家长一顿呵斥,说教师一点儿也不关心他们的孩子。其实,教师在幼儿园里对孩子的过多“关怀”,是家长们所看不到的。

交流沟通问题。曾有一位家长对我讲:“我想给孩子调个班,因为这个班的老师特别不喜欢我的孩子。今天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明天又说他语言表达能力差,弄得我对孩子一点信心都没有了。”而老师呢,其实也只是想告诉家长孩子存在的一些问题,想取得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配合与支持。本意很好,但是表达方式欠妥。

建议回应问题。家长关注或提出的问题得不到积极回应也是造成家园矛盾的一种原因。家长心里时刻装着自己的孩子,每天接送孩子时可能会有意无意地观察教师的工作,有时他们还会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有时可能因为教师的疏忽大意或工作忙碌而忘记,次数多了,无形之中便产生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隔阂。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家园合作形成合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发展。

家园要加强合作意识。由于传统幼儿教育理念的束缚,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家长,对家园合作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缺乏深入理解和把握,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更好地开展家园合作,调动幼儿园和家长的积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开展家园合作之前,我们必须先对教师和家长进行理论培训,加深对家园合作的了解,加强教师与家长对家园合作的认同。

家园要利用合作资源。建立并完善家长委员会是一种积极有效、可以充分利用的合作资源。我们可邀请不同身份、有一定能力和专长的家长加入到家长委员会,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管理中来,定期集会,发挥家长所长,并就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参与讨论。这样不仅加深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而且可以避免家长与幼儿园之间可能出现的冲突。同时,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可以使幼儿园获得家长的社会资源帮助,为幼儿园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助力,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家园要建立合作机制。只有建立健全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机制,家园合作才能按预定的程序实现预期效果,这也是开展家园合作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家园沟通机制的建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包括:建立家长网络联系平台。利用网络媒介,建立QQ群等交流平台,使各位家长在交流过程中摒弃社会地位的差距,畅所欲言;幼儿园组织教师进行家访。通过家访,全面细致地与家长进行交流,不仅使幼儿园的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同,同时促进教师对家长采取的家庭教育进行了解,实现双向互动;建立家长园地。给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和平台,帮助家长发现自己家庭教育的优点和不足,完善各自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园要开展合作活动。将教师、家长和幼儿有机联系在一起,实现三者间的互动。如定期开展幼儿园和家庭的联谊活动,节假日开展以师幼为主的教学成果汇报活动,开展幼儿家长共同参与的亲子活动以及师幼野外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从根本上扭转教师、家长和幼儿三者之间一定程度上的对立关系,增进他们的认同度和信任度,从而实现和谐友善的家园合作关系。

开展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应认真思考研究家园合作的方式及规律,不断促进幼儿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系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实验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08月29日第1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