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2015年5月,习近平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提出,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观点。这是“全学习”的时代背景,也是未来社会需要的全新理念。那么,“全学习”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包含哪些要素?又有怎样的课堂实操流程?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全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改进实践,为我们揭开“全学习”的面纱,丰富了学校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站在教育正中央。

“全学习”让课堂变得更“智慧”

发布时间:2018-11-14 作者:李志欣 来源:中国教师报

“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是1952年六一儿童节毛泽东为北京市育英学校的题词,成为学校的校训,同时也是“全学习”理念的学校文化与历史传统根据,作为北京市育英学校的一所分校,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一直积极践行与发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文化内涵。

以学习者为中心推进“全学习”

近年来,我国从西方引进了不少“全”的新概念,如“全语言”“全智能”“全民教育”“全育人”等,“全学习”也从这些新概念中引申出来。“全学习”思想在我国有其历史的积淀,散见于我国古代典籍中,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习是全面的也是完整的,是复杂的也是具体的,是整体的也是个体的,是传承的也是创造的,是自主的也是内省的,是现时的也是终身的。

在学习方式快速迭代的今天,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与文化,丰富学习资源,支持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学习,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面向未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可能。

北京市新中考方案明确指出,今后的中考将注重考查学生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能力;重视发挥考试的教育功能,在各科考试中融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扩大选材范围,突出首都特色,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全学习”理念也正好适应北京市新中考改革的理念。与以往相比,新中考改革考试内容更加宽泛,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实践中改变旧习惯,积极探寻课堂建设与学习方式的新理念。

四要素规范“全学习”课堂

具体到“全学习”的课堂,受特级教师崔成林“思维碰撞”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启发,结合学校多年的实践经验,学校目前把理念要素规定在“成果目标、优质问题、学习活动与嵌入式评价”四个方面。

“全学习”的课堂成果目标是指“预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在一节课当中应当知道、理解或能够做的事情,是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结果。

实施过程中,具体需要注意以下四个纬度的设计:一是行为主体,关注谁来学,学习者是学生,不是教师,如“我能”“我们组能”等;二是行为表现,关注怎么学、学到什么,可操作的具体行为如“写出”“列出”“解答”等,旨在说明“做什么”;三是行为条件,关注范围条件,如“根据参考书”“按课文内容”等,旨在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做”;四是表现程度,关注学到什么程度,如“没有语法或拼写错误”“90%正确”“30分钟内完成”,旨在说明“有多好”。

所谓“优质问题”也可以理解为“核心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而言,是指在教学中能起主导作用和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理解的问题。

教师在问题设计时,要凸显“思维成果”,变封闭性问题为开放性问题;不要内含答案,明知故问,让学生简单迎合的问题;把问题变成一种对正误的判断;把记忆性问题变为分析比较、异同对比、分类和寻找例外情况的问题;不要只求答案,更要关注如何得出答案的问题;设计“宏大”或“本质”的大问题,大问题是指没有简单“正确”的答案,能激发学生思考,需要讨论和探究,触及学科的核心,引发其他问题,挑战未经验证的假设,质疑某些想当然的观点。

学习活动包括学生个体的学习活动、群体的协作活动、师生的交互活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核心是活动任务的设计,如协作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可以为“确定学习内容、明确小组成员分工、搜集学习资料、小组合作完成作品、展示学习产品、师生评价总结”。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可以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实践验证、形成结论、反馈评价”。

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整体活动时,要注意有计划、分步骤、递进式的特点,先确定好主问题,再依次确定活动任务、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

“全学习”课堂的评价叫嵌入式评价,不仅重视评价这一动作,还要求设计好量规,它是与学习同时发生的评价,将评价融合到教学的整个过程,评价不再是学习的终结,而是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的载体。它主要用于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馈,是内在评价而不是外加评价。评价量规是指向学生的问题解决活动,是给学生搭建前进台阶,让学生拾级而上。完整的评分规则包括“等级、要素和指标”三个部分。例如,优秀(4分):完整、清楚、合乎逻辑;良好(3分):本质上是对的,但不完整或不完全清楚;中等(2分):含糊不清,但有弥补的余地;较差(1分):与方案无关、不对或没有解释。

以上四个课堂要素确定了“全学习”教学的新理念,让课堂学习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由任意为之走向专业设计,让“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怎么样”这几个问题有了更加清晰、有效、科学的解决策略。

七流程支撑“全学习”课堂

“全学习”课堂追求的是“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不仅在每个流程中体现其理念价值,还要体现以学定教,采用多样化学习方式,呈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样态,下面介绍每个流程的实际操作要求与标准。

一是成果目标:教师诊断学生在单元自主学习中的学情,根据课程标准,师生共同确定本节课应达成的预期结果。成果目标主体是学生,重要元素有学习的“条件”、学习的“量”、学习的“标准”,引导学生认定目标。成果目标也就是课堂学习目标,但它是进行逆向设计,要适度,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

二是情境导引:教师根据预期结果、学生认知水平与身心特点,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三是思维对话: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巧妙设置1-3个有思维含量的主问题,以挑战性任务或活动引导学生与文本、生生、师生等对话,逐步达到深度学习状态。同时,要利用好现代化信息手段辅助教学。课堂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讨论、交流、竞争、辩论、分工等形式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展示形式灵活多样,有个人展示、集体展示,有组内展示、组间展示等。教师要走到每个小组中,认真倾听、观察、点拨、强化、评价、落实,帮助学生进行有效活动,产生对话、激发思维、解决问题,避免虚假和浅层次学习。

四是拓展提升: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选择多种途径和手段,主动挖掘非常规教学内容的学习价值,拓展日常教学内容的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资源和学习选择,培养学生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等多种能力。根据问题,教师有效发挥支架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开展充分的学—展—评活动。

五是知识建构:教师以思维导图形式和师生更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教师先行设计知识建构工具,并教会学生运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与归纳。

六是反馈评价: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反馈内容要突出本课重点,题量、难度适宜,体现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时效性。根据教学实施情况,教师自行安排,可以安排在本环节检测,也可以安排在其他环节后检测。

七是学教反思:针对本节课教—学—评的情况,师生课后共同反思,学生针对本节课的“收获—问题—解决办法”进行反思,教师针对“成功—不足—改进”措施进行反思。

以上七个流程环节,都有规则评价的要求,均指向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教师要有对应的明确、清晰、可操作的标准与证据,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当然,“全学习”的课堂提倡多种学习方式在课堂内外的呈现。比如,有的教师会设计各式各样的学生活动,课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多实践、多表达、多展示。课堂上,学生设计方案,开展科学制作、小组竞赛、协作互助;课下,学生做手抄报、自编自导自演话剧或舞台剧、诗歌朗诵、社会调查等。

“全学习”教学理念的提出,让学校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及相应的课程,如场馆学习、赛事学习、行走学习、实践学习、社团学习、问题学习、项目学习、整合学习、影视学习、仪式学习、服务学习、讲堂学习、翻转学习、节庆学习等。“全学习”鼓励学生个性成长,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兴趣多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多种学习方式的出现,实现了学习场景的相互融通,各种资源引入学校,校园的围墙被打破,学校的课程内容得到极大拓展,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整个世界都变成学生学习的平台;学习方式实现灵活多元,将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研学旅行等结合起来,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融为一体;学校实施扁平化管理理念,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增加家长和社区在学校决策中的参与度,根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组织学习,教育变得更加智慧,让学生站在教育正中央。

(作者系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14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