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特级教师谈教学·朱唤民

课堂要谨防“扰学”

发布时间:2018-11-14 来源:中国教师报

我经常到学校调研听课,并尝试转换听课角色,努力以“学情观察员”的身份观课。而这种转变,常常令我看到课堂不易察看的“风景”。

一次,我观摩了一所学校的初二语文课,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现场至今历历在目。

课上,教师教学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文。一开始,教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5分钟,完成幻灯片上的两道思考题。而在这短短5分钟时间内,教师先后有3次插话,打断了学生的思考。第一次是任务刚布置完教师就提醒学生:“同学们看书要动笔,要在关键语句上做记号。”巡视2分钟后又提示:“大家要注意审题,按题目要求进行思考。”接近5分钟时,教师再提醒:“思考题要书面回答要点,等会儿交流。”我重点观察了前排的4名学生,3人明显焦虑,1名学生不断皱眉头,1名学生斜视教师,1名学生捂住耳朵,以示不满。

课后,我与执教教师交流该教学现场,教师对自己的“善意”提醒感觉很模糊,对提醒3次面露惊愕。

在课堂改革背景下,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是趋势。如何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高效,是教师普遍关注不够的。事实上,自主学习是一项私人化的行为,学习者必须集中精力,潜心思考,抓住文本的核心、关键,连接旧知、生活、经验、文本,由此及彼,内化理解。这一过程一旦被外在因素打破,就自然形成思维链的脱节、断层,造成学习碎片化。该教师的3次“善意”提醒,恰恰成了学生思维脱节的外在因素。5分钟,3次被掐断,思维链不断被打破,自主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学生只有5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教师为何还要不厌其烦、苦口婆心?我想可能有三个原因:一是长期教学惯性使然,不少教师已经对课堂的常规语言产生心理依赖,觉得不强调不放心,不重复不到位;二是对自主学习定位不准,教师总认为学生不会自主学习,必须时时提醒、处处提防;三是对自主学习规律、特质缺乏正确认识,教师把打断学生思维视作家常便饭,张口就来,并不觉得有何不妥。

德国教育家希尔伯特·迈尔教授在《怎样上课才最棒: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一书中指出,教师干扰了课堂教学是课堂低效的重要原因。该教师的“善意”提醒就是典型的“教师扰学”现象,必须引起一线教师的高度重视。

行之有效且影响甚广的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必须做到“四勤两不勤”。“四勤”即腿要勤,走到学生中间;耳要勤,多听学生的读书声;眼要勤,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脑要勤,发现自学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两不勤”即手不勤,不随意示范解题;嘴不勤,不随便插话,营造专注、安心的学习氛围。这样的课堂要求朴实、管用,有效杜绝了“教师扰学”现象,确保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高效,这对如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很有借鉴意义。

(作者系江苏省如东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14日第4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