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作文教学探“源头”觅“活水”

发布时间:2018-11-14 作者:刘振中 来源:中国教师报

近年来,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气息,几乎成为学生写作的通病。究其原因,是作文的主题远离了生活。而脱离真实的五味人生和社会现实的文章,自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剩下的只能是编造作文、堆砌辞藻。那么,如何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放飞学生遐想的空间,开启学生写作感情的闸门呢?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尝试。

首先,从生活实践入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细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作文教学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教师缺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指导与重视。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启迪学生不断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主探究者和发现者。

其次,以生活为起点,拓展习作思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广阔的空间,减少对习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在平时的生活中,学生不乏鲜活感人的习作材料,或看到、或听到、或亲身体验到,只是没有及时记下而轻易放“走”了。待到“用”时,印象淡忘了,便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但是,儿童记忆的火花是最易点燃的,这时如果有类似的事情在眼前展现,就会激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从而发掘出写作的题材。为此,要注意适时搜集学生的点滴事例,使他们的瞬间成为永恒。

再次,积累生活实践,放飞想象空间。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无话可写,感觉无从着手,缺乏写作素材。而只要有了大量写作素材,学生的作文自然会水到渠成。为此,我引导学生在学习之余学会积累自己感兴趣的语段,并把这些语段分类保存,诵记于心。同时,我还带领学生设计摘抄本,课外摘抄古诗、经典片段、名人名言,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为写作建起资料库。

在训练学生想象能力方面,我也从生活点滴现象入手。学生在习作中往往就事论事,思路不够开阔,因此,平日里我有意识地训练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比如,看到草地上的纸屑,可以想到人们应该从自身做起,爱护环境;也可以想到城市卫生设施应该健全;还可以想到环卫工人为了维护环境卫生付出的辛勤劳动。经常这样训练,学生的文章会更加生动精彩,思维会更加活跃。

最后,激活创造思维,激发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我还经常为学生营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想象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要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文章,把自己见到、听到、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写作兴趣。

总之,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和书本中解放出来,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让学生真正爱上写作,学会写作,并书写自己的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滕州市东沙河镇中心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14日第5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