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会经常感到,学生讨论问题时总是简单重复,显得非常低效。同时,展讲不能抓住重点,其他听讲的学生也不能很好地进行交流互动。虽然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很好,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找不到感觉。其实,有了好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从课前到课中再到课后的实现路径规划,实现学习目标同样会有很大障碍。以往的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只设计课堂教学的流程,并没有对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在内的整个学习流程进行系统规划,从而导致学习流程不完整,学习目标的实现也大打折扣。
既然实现路径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规划实现路径呢?我认为,以下三点非常重要:
第一,根据目标要求设计实现路径。学习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相应的实现路径在目标设定基础上需要分为三个步骤,即基础性目标实现路径、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和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其中,基础性目标实现路径要求学生课前能够通过初步的思考、模仿示例、查找工具书,完成基础性目标及练习;课上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对基础性练习核对答案,并借此巩固基本概念。拓展性目标实现路径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示例模仿、思考文本、初步解读等方式,自主完成拓展性目标学习。课上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对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核对和巩固。接着,通过学生展讲、教师适当指点,解决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对核心内容进行归纳和梳理。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课前鼓励部分学生根据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并完成挑战性练习中的部分习题或全部习题。课上通过“小老师”讲解、教师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解决相关问题。相对较难的内容只公布答案,由“小老师”课后探讨,并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完成。必要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
第二,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实现路径。根据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情,教师在设计实现路径时,每个学科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语文的挑战性目标实现路径是,课堂上由“小老师”讲解,教师点拨;数学每一章节的学习开始前,可以让学生对照书本的目录、开篇导语,逐字逐句进行分析,进而让学生从整体上初步了解整章知识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英语学习中,采用每节课课前3分钟进行阅读分享的方法,一方面扩大学生阅读量,另一方面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第三,根据课型特点设计实现路径。在针对学科特点设计实现路径的基础上,还需要针对课型的不同,对实现路径进行适当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把文本内容和教学要求落到实处,提高教学实效性。例如英语学科,词汇课型的实现路径设计要抓住“读、听、查、讲、练”几个关键点;阅读课型的实现路径则要抓住“看图预测、小组交流、角色扮演、课文复述、课后阅读”等环节。又如,作文教学的实现路径要围绕“课前练笔、相互批改、了解方法、展示习作、适当点拨”等环节进行设计。
如此设计实现路径,必然会体现开放性、指向性和有效性等特点,表1内容对实现路径做了比较详尽的说明。
有了实现路径,教师就能有效设计课堂流程。基于实现路径设计的课堂基本流程,与以前的课堂流程相比有明显的差别:现在的课堂流程只是整个实现学习目标“旅程”中的一部分,而且是更为精彩的“旅程”,而以前的课堂流程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全部流程。
表2内容就是根据实现路径设计的课堂基本流程。
当然,这个课堂流程并不是刻板的、固定不变的。具体到不同的学科,课堂流程会根据学科特点进行一定的变化。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21日第5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