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谈
前不久,我到一所学校参观学习,在学校宣传栏偶然发现了校长给学生作时事报告的照片。校长给学生作报告可谓常事,但在“分数至上”的大环境下,校长亲自作时事报告则显得格外惹眼,值得思考。
校长对国事的关心程度无疑对师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校长除了具备学校管理能力外,更应该具备对时事、国事的洞察力,只有对国家的命运充满忧患和责任意识,才能“以天下为己任”,使自己的教育理想和情操不断得到升华。
校长作为教师的领军人物,往往通过决策、制度、言行等在教师身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俗话说,一名好校长会带出一批好教师。一名对国家、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烈的校长,会带出一个有执着教育、奉献国家情怀的坚强教师团队。
“东林书院”作为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院中有一副明朝顾宪成所撰写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道出了关注“窗外事”对一个人成才的作用。关注“窗外事”,既需要学生自觉,也需要学校引领,校长“领军”作用不容忽视。
校长可以通过校会讲话、专题报告、学生座谈等形式,将其对社会和国家的认知、了解以及对时事的洞察、分析、评论等更直接地传达到学生心中,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在一起。
李镇西曾在《我为什么要评论“非教育问题”》一文中说:“我很难设想,一个对社会漠不关心的人,会把学生的精神引向思想的星空。而且,在我这里,关注‘窗外事’、评论时政不是业余爱好,更不是不务正业,而是教育本身。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灵魂,时时关注“窗外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是从中也可见一斑了吗?
(作者系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开发区锦海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21日第3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