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种菜成为大学生劳动必修课

——浙江农林大学引导涉农专业学生下地耕作增强知农爱农情怀

发布时间:2018-12-03 作者:通讯员 陈胜伟 来源:中国教育报

“瞧一瞧,看一看,我们农学院学生自己种的有机蔬菜,定价合理,健康无污染,味道绝对比市场上的好。”

“我们种的萝卜、菠菜,种子是老师选育出来的最好的品种,施的是用枯枝落叶加工的有机肥,浇的是学校后山水库的山泉水。数量不多,快来买啊。”

“我们种植的所有蔬菜,浇水、播种都有时间表,种出的蔬菜一定是最好的,而且价格不贵口感好,欢迎老师们选购。”

近日,在浙江农林大学校园农作园里,一场特殊的蔬菜博览会正在举行。这里展示和出售的蔬菜,全部是由该校学生耕种的有机蔬菜,不施化肥农药,有品质保证,深受学校老师们喜爱。闻讯而至的老师纷纷前来“抢购”,为了能买到想要的蔬菜,有的老师甚至亲自走到地垄里采收蔬菜。

在种菜卖菜中感受幸福

到校园农作园种菜,是该校农学院低年级学生专业实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院每个班级在校园农作园承包了一块菜地,大家在菜地里种植菠菜、小青菜、大白菜、萝卜、香菜等近十个品种蔬菜。每到蔬菜收获的季节,学生们就开始对外销售自己种植的蔬菜,也通过种菜、卖菜,筹集班级开展活动的班委费,这让为种菜付出辛勤劳动的学生体会到满满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看着自己种植的蔬菜被大家抢购,园艺181班学生温昕特别自豪:“我从小到大从来没下地干过农活,甚至对很多农作物都分不清。来到学校后,下地耕作成了我们农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让我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掌握了基本的农业技能,体验了收获的快乐和农民劳作的辛苦,十分有意义。”

蔬菜卖完后,虽然卖菜的总金额也不大,但是大家还是感受到满满的自豪感,茶学专业181班学生代娜说:“我们班的菜很快售完了。今天售卖的蔬菜全是我们亲自耕种,全班轮流浇水、施肥得来的。看着它们长大、成熟,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大三农学专业的俞丹锋,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干过农活,如今在学校劳动几年后,干起农活已经有模有样:“作为农学专业的大学生,从事基本的农业劳动是我们的必修课,通过参加耕种不仅学到从事农耕的基本技能,也加深了对农业的感情,而且通过集体参加劳作,还能够提升整个班级的集体荣誉感。”

在劳动中增强对农业情感

早在1958年,学校建校第一天开始,就将劳动课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学习使用锄头等工具,更是当时农林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随着时代变化,劳动课程的形式也开始转变,转为参与校园绿地管护等方式。近年来,学校不仅要求全校学生参与校园绿地管护、卫生清洁等各种劳动,同时还组织学生参与挖番薯、割水稻、收大豆、播种土豆和油菜等劳动。

从2012年开始,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近百亩农作园,并将土地分给大一、大二农学类专业班级,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生产劳动,并进行栽培学、农作学、园艺设施学等课程实践。有了班集体的菜地,除草、施肥、浇水的时候,学生们多了一个亲近自然、体验农作生活的机会。如何管理好这块菜地,自然也成了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学会农耕的基本技能,也让大家对农业更有感情。

为更好地指导学生从事农业生产,学校还专门聘请技术指导,引导学生参与施肥、翻整、起垄等实打实的劳动,还选育了各种果蔬的小苗分配给学生耕种。技术指导叶志明表示,现在的学生大多没有从事过农业劳动。学生们干些农活、自己动手种植果蔬,不仅能够见到果蔬的种植和生长过程,增强从事农业必需的动手能力,更可以学习到很多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对于他们更好地从事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很好的积累。

一开始,很多学生以为种菜很简单,挖个坑把种子埋进去就好了。通过一段时间劳动,大家对耕作有了更深了解,即使挖坑也很有讲究,不仅要大小合适,前后左右还要对齐,等菜长出来后看起来才美观,菜才能长得好;不同的种子对土层的要求是不同的,要视情况选用适当的播种方式;有的季节适合种植白菜、萝卜,有的季节适合种黄瓜、番薯。

校园劳动课获师生支持点赞

退休的徐老师,已连续多年购买农学院学生种植的蔬菜,她觉得买学生们种植的蔬菜不仅吃着放心,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参与劳动,“我们当年读书的时候,劳动也是必修课。对于农学院的学生来说,菜园管得好不好,菜种得好不好,是检验他们专业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方式”。

现代农业172班学生周涵越表示,自己从前从来不逛菜市场,进大学并参加耕作后,认识了很多蔬菜,了解了不同的蔬菜如何施肥管理,学习了如何使用各种农具,“通过劳动,同学间有了沟通和交流,不仅收获了蔬菜,更收获了友情和团队精神”。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可以生活化,也可以学习化,这是一种很好的实践,也是一种亲近自然的生活方式。根据师生们的反馈,组织农学类专业学生在校园农作园里种菜,目前看效果很好,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相关工作。”浙江农林大学学工部副部长朱军说。

浙江农林大学党委书记周国模表示,鼓励学生到农场劳动、参与绿地养护等形式的劳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增加对“三农”的感情,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感恩自然的品质。

目前,学校除了组织农学类专业学生参与耕作外,还在学生公寓寝室里布置了二十四节气图,在活动中心布置农耕文化展,将拥有近3000种植物、总面积将近3000亩的校园,全部“承包”给全校学生义务管护,学生通过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类劳动,将珍惜劳动果实、尊重感恩自然的美德传承下来。

《中国教育报》2018年12月03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