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由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教育电视台、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在广州暨南大学启动。
启动仪式上,暨南大学优秀学生代表陈童发表了演讲。陈童分享了自己作为香港青年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亲身经历,并表示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下,港澳青年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广者,新时代中国故事的书写者。
陈童在活动现场
演讲全文如下: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来到这里,与大家共同迎接第五届“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的盛大启动。我叫陈童,是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的在读博士生。
透过车窗见证粤港澳一体化
我的祖籍在广东潮汕,我在香港长大。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跟我相同的经历,我小的时候坐大巴来内地,往往睡了一觉,醒来还没有到。现在高铁开通了,我从广州南坐到了香港西九龙,在出发之前我给妈妈打电话说:“我现在要回家了。”结果这次觉是没有睡成,回到家我妈还没有煮好饭,就是这么快。从三四个小时的长途大巴到现在48分钟的高铁,透过车窗,我见证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成长和变化,而车窗前的小女孩也成长为27岁的青年,作为香港特区的同龄人,正是因为见证着大湾区的飞跃,才让我更想要将我所有的力量投身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好去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青年人不能只是时代的观察者,更要成为讲述者与实践者。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去讲述一个真实、可爱而充满活力的中国,用行动去传递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和文化自信。而“用英语讲中国故事大会”正是这样一座桥梁,让世界看到今日之中国的变化与发展,让全球听众了解一个可信、可敬、可爱的中国。
我深知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在学习生活当中,我也一直努力践行这一使命。2015年,怀揣着对祖国内地的好奇和向往,我来到了暨南大学。大家从我现在这么流利的普通话就可以看到,学校这个平台对我有多重要。学校组织的“文化之旅”和“学生骨干研习营”等活动,让我有机会在春天欣赏云南的繁花似锦,在夏天去重庆感受火锅的热情奔放,在秋天到西安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冬天在北京见证漫天飞雪中的国旗飘扬。每一次旅程的结束,在整理笔记、相片以及思想的过程中,我对国情和历史的认识、对自己是中国人的意识都越来越强烈,当我见证祖国飞速发展,国际地位迅速上升,我真的打心里觉得非常自豪和骄傲,这些经历都让我更加坚定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决心和信心。
引领香港学生投身大湾区建设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暨南大学视察,我当时很荣幸可以作为一名学生代表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早日成才,尽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这段话对我来说,既是鼓舞,也是方向标。如何将学术追求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曾是我面临的重大挑战。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我愈发意识到我的政治学(国际关系)专业和文化传承其实是有很深的内在联系的。我也想我介绍一下我爷爷的故事,他是潮汕历史文化研究的专家,他的研究成果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我深感责任重大,不仅要精进专业知识,更要将这份对文化的热爱与传承融入我的学术与实践之中。
在此期间,我也一直在思考,作为香港学生,怎么样让自己和身边的同学更好地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思考之后,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平台最关键,所以这些年我也是基于暨南大学、基于广东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等平台,致力于为在广东读书的香港学生对接实习就业机会、策划组织各种交流文化等等,帮助大家更好地融入内地的生活,用实际行动进一步践行总书记的嘱托。
我还记得当时组织港澳学生参加传统佳节的文化活动,大家一起包饺子、写春联、挂灯笼,共同体验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深厚的情感纽带。近年来,作为广东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的秘书长,我持续协助团省委“展翅计划”港澳台侨大学生实习专项行动,香港特区政府“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以及香港警察、海关、入境处等纪律部队针对内地港生的招募工作等的开展,帮助超过4000名香港学生找到实习就业机会,让大家能够在湾区的职场中找到归属感和奋斗的意义。作为让内地和香港青年“双向奔赴”的桥梁,我也不断带动身边的伙伴真正脚踏实地去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觉得无比自豪。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格局下,我觉认为港澳青年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推广者。作为青年一代,我们需要从心底里不断去加强“四个认同”的意识培养——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用双眼去观察,用双脚去丈量,用心灵去体会,用实际行动去讲述中国故事,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五洲四海。
此时此刻,我深感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之重大,未来我会继续在学术上追求卓越,并通过实际行动为社会服务。我希望,能有更多青年朋友们加入我们的行列中来,让我们携手前行,创造一个又一个充满梦想与希望的中国故事,让世界更深刻地认识中国、让中国更紧密地拥抱世界!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