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普及教育启航未来
——“1教室”引领中小学艺术普及教育新航程
近日,友成基金会“1教室”全国中小学艺术普及教育示范县项目推进会暨1教室全国中小学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教研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举行。河北承德市滦平县副县长潘艳红女士、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理事长王平女士、友成基金会顾问吴红女士、滦平县32所中小学校长及音乐教师出席了此次活动。
据了解,自2015年3月“1教室”全国中小学艺术普及教育项目落地滦平县以来,其教学模式和成果受到了当地教体局、试点校师生的好评。应河北承德市滦平县教育体育局要求,“1教室”于2016年9月正式在滦平全县32所中小学落地实施。此阶段项目实施成果,将为全国区县、乡镇、村中小学美育普及教育提供完整的可全面推广的标准化模式。
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就未来人才的教育? “1教室”给出了一个回答,“坚持艺术普及教育,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树立完整,自信的人格。”
“1教室解放了孩子们的天性,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孩子们给我最多的反馈就是:老师,这样的课真开心,我们在游戏中就把知识学了。”滦平二小音乐教师程长青说。
“1教室”项目工作人员介绍:“1教室立足于‘育人’的根本使命,针对农村地区缺乏美育教师、城市地区缺乏系统全面的美育教学方法等普遍问题,创立并成功践行‘P+1’美育普及教学模式,致力于通过‘学习、鉴赏、感受、发现’,培养孩子在艺术学习中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懂得生活中的真和美,有基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从而拥有一颗健康的‘心’。 ”
“1教室来到滦平,我觉得是我们音乐教师的春天来了。我们的音乐老师就好像一堆堆干柴,1教室就像是个小火苗,把这干柴一下子点燃了!”滦平县教体局音乐教研员杨静表示。
“我在这里看到音乐老师们和孩子们心与心的交流,看到他们用生命的内在影响孩子们,让我觉得他们就是一件艺术品,让人赏心悦目。如果有一个真正纯净的课堂,那就是1教室!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忘却一切烦恼,全身心的沉浸在真善美的艺术之中。”友成基金会理事长王平女士表示。(中国教育新闻网实习生 梁君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