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贾平凹散文选》多语种版本中国发布座谈会暨翻译授权仪式在西京学院举行

发布时间:2023-10-25 作者:尚磊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日,《贾平凹散文选》(英文版、土耳其文版、德文版、阿拉伯文版)中国发布座谈会暨西班牙语、乌尔都语和普什图语翻译授权仪式,在陕西省西京学院举行。本次发布的外文版图书是中国文学、陕西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齐雅丽,中国翻译协会原副会长、陕西省翻译协会名誉会长安危,陕西省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会会长段建军,以及来自英国、俄罗斯、埃及、土耳其、巴基斯坦、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翻译家出席了本次活动。与会专家就如何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陕西文学、文化走向世界进行了分享和交流。

发布会现场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贾平凹,中国翻译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西京学院陕西文化翻译研究院院长胡宗锋,西班牙青年翻译家贝白(Begoña Martinez Gomez),陕西省外国人俱乐部主席、加拿大魁北克国际商会会长张同让巴基斯坦伊斯兰堡中国学院总监、青年翻译家吴思曼(Usman以及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签发授权书

西京学院校长任芳表示,伴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在文化传播与交流全球化经济贸易中,翻译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翻译能力不仅能拓宽国际视野,更能够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为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齐雅丽表示,文学作品是不同文明、不同文化、不同国家之间增进交流、互鉴共融的重要载体。文学作品的翻译、推广与传播,是对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的丰富和拓展,极具学术价值、社会价值。《贾平凹散文选》英文版、德文版、阿拉伯文版和土耳其文版的发布,不仅是贾平凹个人及陕西文学翻译的重要成果,也丰富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专人翻译研究案例,为以文学作品为媒介推广中华文化提供了精彩范例。

安危谈到,“一带一路”倡议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之中最重要、最艰难的一个就是“民心相通”。历史和实践证明达到“民心相通”的有效途径,就是文学艺术。要使文学艺术在“民心相通”方面发挥其独特作用,面临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准确选择向外译介的作品,即什么样的作品值得向外介绍?二是什么样的译本既传递了中国文化,又符合域外读者的阅读习惯,能打动读者,受到域外读者的欢迎?三是在什么地方、由什么样的出版社出版,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需要打造三支团队,即强有力的翻译团队对外文学研究团队对外联络的经纪人团队。

段建军认为,对于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语言文字的读者来说,阻碍他们接受外民族优秀作家审美结盟邀请分享外民族诗意创造成果的最大障碍之一是语言。不同语言阻断了交流的道路,文学翻译者是不同语言的作者和读者之间进行修路、搭桥的人。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读者无法领会和分享外民族的诗意没有他们的辛勤工作,作者无法把自己的审美创造分享给外民族的读者。

“贾平凹先生随笔和散文作品是其文学艺术的精华,作为一名译者,我衷心赞许他在文学艺术上的体验与活力。”《贾平凹散文选》英文版译者英国翻译家罗宾·吉尔班克(Robin Gilbank)表示,他很愿意翻译陕西作家的作品,希望让更多欧美读者能够通过陕西作家的作品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埃及翻译家艾小英(Mehad Mousa)翻译的《贾平凹散文选》阿拉伯文版20216月份在埃及正式出版,她分享了贾平凹《人生的车途上,母亲是加油站》中的一段文字。她说,对于一个在陕西待了多年的留学生来说,她对跨文化研究很感兴趣并且基本熟悉陕西的方言古语虽然将中国文学翻译成自己的母语,进行跨文化研究很困难,但这也让她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和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

“巴基斯坦当前正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所带来的红利”吴思Usman)希望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和贾平凹老师的文学作品通过翻译推广到母国,让“巴铁”能更好地了解中国,通过语言和文学作品连接中巴两国人民,巩固中巴人民之间的友谊。

贾平凹发表讲话

“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走得更远一些,让使用不同语言的读者都能读到它,世界文学其实就是翻译文学,翻译的过程是对原作品的重新创作,在满足外国读者的阅读需求时,保留中国文学的特色,把作品的‘味道’翻出来。对于翻译家而言,如果翻译中国文学,首先要对当代文学、中国文化、当代文坛有所了解,能把握中国文学作品的脉络,抓住文字背后的文化因素,避免出现知识硬伤。翻译给文学作品插上了新的翅膀,能够让作品飞得更远,我对翻译家很敬重。”贾平凹在发布会现场说道

据悉,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文坛独树一帜的作家。1973年至今,他以真切的笔触和巨大的创作体量描绘故土、故人,展现出一幅幅历史人文、民风民俗的景观图,以及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和人物群像,其作品天然淳朴又扎实深厚地承载着中国文化、中国性格、中国精神。贾平凹已有的翻译作品覆盖了英、法、德、俄、西、日、阿拉伯等主要语种,以及韩语、瑞典语、越南语、埃及语、保加利亚语、土耳其语等多个语种,受到国外读者欢迎。

西京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坚持以英语和翻译教育为特色,侧重数智技术赋能教学实践,致力培养能服务本地经济、支撑西安、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的“翻译+智能技术”人才,填补高水平语言服务人才需求缺口。学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着力打造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能够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的语言服务及管理人才。学院响应教育部银龄计划,将银龄教师作为重要的师资力量,引进了一批高水平的教授、专家,《贾平凹散文选》各语言版本编选者胡宗锋教授就是其中之一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