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下水

发布时间:2023-12-26 作者:张晓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2月25日,大连海事大学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在大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工业园下水。该船是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远程控制和自主操作功能的科研及实训船,实现智能化全覆盖,驾、机、电深度融合,是海上移动的智能船舶试验验证平台,智能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启动仪式现场

据介绍,该船长69.83米,宽10.9米,服务航速17.5节,排水1430吨,由2个1500kW的双全电力吊舱推进,31520 kW的柴电机组供电,配有和减摇鳍,配员50人可实现四级海况正常科研教学,六级海况安全返航。

船舶为功能拓展预留了平台空间,船是半封闭式造型,船尾开放,可搭载无人艇、无人机和其他科研设备。通过配置现场综合监控网络、科研网络和生活网络,以多网合一的形式构建船舶网络系统,满足日常营运、智能系统研究、科研试验、教学实训的需求。

据了解,该智能研究与实两用船交付时将达到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规范》的各项智能功能要求,获得中国船级社《智能船舶规范》2023修改版中的智能船符号标志该船在交付后6个月内实现岸基远程遥控,1年后在船上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开展自主航行试验。随着智能系统软件的升级迭代,逐步实现更高级的智能功能。

该两用船在自主航行、船岸协同、海上智能船舶移动试验验证平台、虚实融合沉浸式智能教学实训等方面实现了技术上的新突破,保持我国智能船舶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是全球首艘智能化实训教学船舶。

该船将主要承载智能研究和教学实训两方面的应用。一是作为船舶智能化研究与试验验证平台,服务于智能船舶领域的科学研究。依托该船可进行船舶智能航行技术与系统研究、船舶远程监控与岸基支持研究、船舶智能通信技术研究、船舶智能运维技术研究、船舶智能能效技术研究、船舶电力系统技术研究、智能船舶法律法规研究和智能船舶基础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将进一步促进大连海事大学在智能船舶开发与运用技术研究实验装备水平的提升,使其能够满足智能船舶基础理论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示范推广,为我国智能船舶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培养智能航运新业态下的人才,服务于学生的认知学习和实操训练。该船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船舶设计,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船用设备和系统,掌握船舶的最先进技术,有利于航海类专业及相关涉海专业学生的培养;同时,该船吨位较小,方便灵活,便于学生实操训练。随着船舶智能化的发展和国际STCW公约的修订,对于船员的培训也将会发生变化,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能够作为培训基地,为探索未来船员培训模式提供必要条件,对智能时代的世界航运人才培养模式起到引领作用。

智能研究与实训两用船

据悉,智能船舶的技术研发与应用是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的必然要求,是航运业和船舶工业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代表了航运发展的未来。近年来,大连海事大学在智能船舶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2017年,大连海事大学成立无人船协同创新研究院,自研究院成立起,学校就把智能船建设提上日程,从立项到建造历时近5年时间。智能研究与实两用船是大连海事大学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中的重大建设项目,是学校服务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平台,是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也是学校“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