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立体式”教师集群发展模式

发布时间:2024-04-30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是由理事长校奉教院附小(一校两区)与联合办学的奉浦小学、四团小学、塘外小学、奉城第二小学、育贤小学、惠敏学校共7所学校组成的“3+5”模式的教育集团。

奉教院附小地处奉贤中心城区,是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但成员校大多是乡镇、乡村学校或是新开办学校,位于奉贤偏远角落,距离城中心大约二十公里远。受地域差异、经济发展、交通状况和人口流动等因素的影响,发展面临瓶颈:骨干教师留不住,缺乏学科“领头羊”,研究氛围不浓厚,教师大多安于现状,缺乏发展内驱,师资队伍亟待提高。

对此,奉教院附小教育集团深深意识到,提升集团质量的关键在于抓教师,而教师的培养是一个立体的“人”的过程。因此,集团系统设计了教师集群“立体式”发展模式,关注教师发展内容的全面提升、发展阶段的全程推进以及发展项目的全方跟进,点燃集团教师发展激情,提高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为建立区域层面的城乡教师集群发展模式提供范示。

一、顶层设计,达成目标共识

集团通过建立章程制、教师发展规划项目和师资流动机制等,让每个教师拥有更清晰高远的目标定位。以师资流动机制为例,每学年初,集团各校根据自身需求发出教师流动“需求单”,集团内基于需求提供“供应单”,让师资流动起来。每年有10%的教师参与流动,流动时间不低于1年。流动的对象有中层干部、骨干教师等。形式和内容主要包括理事长校教师到成员校支教、理事长校和成员校间互换教师、成员校派教师挂职跟岗、中层结对浸润指导等,形成“理事长校向成员校、成员校向成员校、成员校向理事长校”的多向流动模式。 

二、文化感染,凝聚人文共润

为增强集团教师的归属感,达成有温度的文化共识,设计集团Logo,用特色引领,用文化感染,移植学习,价值倡导。我们梳理“最美附小人”“绿马甲”等自身特色工作,邀请集团教师参与特色活动的策划和实施,让他们学有方向、学有方法。随着工作的推进,最美奉城二小教师、感动塘外小学月度人物等最美教师评选应运而生;“绿马甲”也在成员校衍变出了“紫马甲”、“黄马甲”……

三、需求导向,开展研训共育

教师成长是一个过程,研训是重要一环。为提升集团教师整体专业水平。对此,集团实行需求导向下的研训共育运行轨迹。 

名师引领,师徒双方共成长。理事长校每年都会接纳来自成员校的新教师,提供给他们职业启蒙成长平台,举行见习期规范化培训。如让新教师与名师结对,形成“一师多徒,一徒多师”的带教形态;制定培训制度,规定培训要求;定期考核、评比……培养一批批心怀理想信念的集团新教师,也成就一位位集团名教师。集团还成立“TCG”工作室,区别于传统团队成长模式,双向选择、需求相契,是集团强有力的研究型学习共同体。工作室主持人通过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潜数年,进而成为集团品牌教师,辐射点燃骨干共同前行。研训过程中,教师的研究内容广泛,涵盖班级管理、课堂教学、党员先锋作用等,主持人在开学初确定研究主题,发出邀约,集团骨干教师自主申报,最终让志同道合各校各级各类教师组建团队,基于教学中碰到的问题开展主题或专题式研究,深入学习,抱团成长。

联合教研,抱团前行共成长。集团组建学科大教研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大教研活动。组长由各校自荐或共同推荐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担任。因此,大教研组长聚集了集团内的优质资源,教师可能来自任意一所学校,这极大激发了每一所学校内骨干教师的自尊感和价值感,撬动了集团骨干教师的发展“新引擎”,呈现了一种平等和谐的集团教研新样态。 

“承包制”学科专场也是集团特色之一。为点燃成员校每一个教研组发展的主动性,共同推动智慧教研,集团开设了“承包制”学科专场,集团校自荐并两两自由组合承包一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专场活动,承办校负责聘请市区级专家对课堂教学把舵指导。其他成员校则承担教研组交流、现场评课等任务。几轮活动下来,成员校教师之间互帮互助,汇智聚能,激发了各教研组、组长以及组内教师主人翁的意识,充分发挥自主自动的积极性,使他们从“沉睡”到“苏醒”,到充满活力。 

四、科研助力,深化项目共研

为激发集团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的热情,提升问题解决能力,集团开展“捆绑式”常规科研工作、问题聚焦式项目研究,提供集团教师高频共同研究的机会,成立集团科研室,理事长学校科研室主任担任组长,成员校科研室主任为组员。科研室要求每个集团成员校都有课题,指导成员校科研室主任开展课题选题指导、课题遴选及申报工作。集团内教师的所有课题都以集中交流的方式进行开题论证、中期交流以及结题鉴定,并邀请区内外专家、集团科研室主任或科研骨干组进行跟踪指导。“捆绑式”研究让集团教师从害怕做科研,学着做科研,到主动探究形成经验,项目共研的学术氛围被极大提升。 

五、多元评价,提升反馈共评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而评价能促进“资源”的成长。对此,集团聚焦教师专业素养、班主任工作等多元评价内容,以比赛、考核、表彰等多元方式,开展多元主体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如每年11月都会举办集团“厚学杯”教学评比。各校先开展校内初赛,再推荐优秀选手参加集团决赛。决赛由各校自主申报承办,八校教师同台交流,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增进友谊,以赛促评。 

另外,发展性评价中,学科视导是最受欢迎的一项工作。集团视导团以学科教学为阵地,汇聚各校学科教学教师骨干和精英,按照期初基于各校实际情况的视导计划,半日进驻一所学校,进行听课、评课、查阅资料、反馈交流。其间,视导团成员以己之长对所听之课、所视导的教研组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既促进了各校薄弱学科的发展,又对自身发展有了新的促动。

模式推行以来,各成员校校貌积极向上,管理制度和机制也日趋完善,优质均衡发展成效显著。集团教师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生命状态,整体专业素养得到较大提升:涌现了一批名优教师,近3年集团内共有29位高级教师,区名教师19人,参与录制市空中课堂教师14人,共10位成员校教师获市级教学比武奖项。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立体式”教师集群发展模式,致力于实现“1加1大于2”的效益最大化,使集团教师成为“命运共同体”,有效激发内驱,全方位点燃教师成长激情,实现集团融合、协作、互促的“立体式”发展,促进城乡教育的优质均衡。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