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四维一体”区教育督导数字化评估系统,实现区教育数据的互融互通
2013年起,上海市闵行区区域层面整体构建区“三级四类”教育督导数字化评价体系,三级指政府服务(宏观)、学校管理(中观)、个体发展(微观)评价框架,四类指学生成长评价、教师发展评价、学校管理评价、社会满意度四类评价,评价体系包含数套教育督导评价指标,如学校办学绩效评价指标、学校综合督导评价指标、街镇督政评价指标、学校六项常规评价指标等,每套指标都涵盖若干1级、2级、3级指标;“指标导引、数据实证、系统整合、机制优化”指导思想下,闵行区开发出区教育督导数字化评价系统,系统融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等教育督导评价主要职能于一体,服务于区域学校学年办学绩效督导评价、学校发展性综合督导评价、街镇教育履职情况督导评价等教育督导主要业务。
基于教育督导数字化评价体系,利用教育督导数字化评价系统,闵行区大量采集与汇聚来自教育行政科室、业务部门、学校、家长、社区等各条线教育数据。主要包括:学生成长数据,包括全区所有中小学生当年与历年发展数据,涵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教师专业发展数据,采集每一位教师职称学历、课堂教学、教研活动、研修经历、科研、辐射引领等数据。学校管理数据,包括全区每一所学校在依法治理、家校合作、特色发展、示范辐射等方面的数据。社会满意度数据,包括各类对象对学校在学生培养、教师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满意度数据。区教育督导数字化评价系统,让原本存在于区教育各行政科室、部门与单位的数据,因为教育督导需求汇聚在一起,根据不同督导评价需求,分开或融合在一起提供服务,实现了数据的互融互通,区域范围内打破了教育数据烟囱与数据壁垒。
促进区域教育督导业务流程再造与机制优化
传统教育督导业务开展以线下现场评价为主,主要基于经验,基本借助现场观察、查看纸质材料、座谈、听课、走访、调研等工作方式,纸质材料工作量大,不易留存,模糊评价与主观评价比重大,较难反映学校真实办学水平。闵行区借助数据与数据分析结果,突破传统督导评价的局限与不足,将传统线下督导转变为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
当前,教育督导评价主要业务工作流程如下:第一步,街镇、学校作为被评价者,登录区教育督导评估系统,查看评价指标,上传评价材料,完成指标自评工作。第二步,教育督导室督学、专家、教育行政科室与业务部门作为督导评价者,登录系统,查看各类数据,各类数据主要是区教育督导室提供的通过区教育督导数字化评价系统采集与汇聚的关于学校的各类数据以及学校自主填报的数据,通过数据,评价者开展网上预评价。评价者还可以网上联系学校,让学校对部分数据进行补充、调整与完善。第三步,评价者结合数据,对学校进行网上终评。部分评价,如学校综合督导评价,评价者还需要到学校现场听汇报、做访谈、进课堂、现场查阅资料,结合前期网上查阅资料情况及现场了解到的情况,对学校办学进行初步现场反馈。第四步,各类教育督导评价数据,经过专业公司分析与挖掘,形成系列分析报告与数据结果,并通过督导评估系统、督学、教育行政与业务部门反馈给使用对象,使用对象根据数据,调整教育决策,改进管理措施。
数据在教育督导业务中的深入应用,实现了传统线下督导方式向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的转变,大大提高了区教育督导评价的时效性与权威性。如学校综合督导评价,传统要到学校现场2天的督导现在1天即可完成,而且当天通过微信小程序在学校现场采集的数据如专家课堂听课数据、校园观测数据,结果当天即可反馈给学校,督导评价的及时性与时效性大大提升,而且,由于采集与利用的督导数据全面客观,督导结果客观性大大增强。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