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学生小明在收到知名企业录用通知时,激动地给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向贤兵报喜:“是您给了我希望和勇气,让我走出了困境。我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恩情!”看着学生的成长进步,向贤兵欣慰地回复道:“恭喜小明,种子已茁壮成长,期待绿树成荫!”

向贤兵(右三)给学生授课
育人为本显初心,学子至上铸匠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向贤兵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2019年,来自新疆喀什的维吾尔族学生小明进入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热工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初到学校的小明,面临环境陌生、文化差异、语言隔阂以及家庭经济困难等多重挑战。向贤兵了解情况后,经常走访寝室,和他交流谈心,鼓励他参与校园活动,还为小明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并亲自辅导。同时,向贤兵还积极为小明争取到助学金和勤工俭学的机会。
“我当时其实很迷茫,不知道3年后何去何从。向老师的关心让我逐步打开了心扉,他邀请我参加技能比赛,‘技能改变命运’的种子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小明说。
自1997年走上讲台以来,向贤兵教过的学生超过5000人。即使是毕业多年以后,向贤兵仍能叫出绝大多数学生的名字、就业单位和家乡等信息,同事们总是夸他“记忆力强”。在向贤兵的脑海里,学生的姓名不仅仅是两三个汉字,更是聚集了众多信息的立体“知识图谱”。他为自己教过的每个班级建立花名册,保留了所教课程的成绩单以及历届学生的实训报告和毕业论文。一页页泛黄的纸张既承载着学生们的故事和梦想,也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矢志职教担使命,锐意改革育英才
学校的热工自动化技术专业始创于1960年。到2000年前后,由于电力体制改革,一批从教多年的专业老教师提前退休,专业教师人数骤减,剩下一支平均年龄刚满30岁的年轻队伍。
在学校热工自动化技术专业发展遇到极大挑战的时候,从教刚满5年、不到30岁的向贤兵请缨担任专业教研室主任,带领一帮与自己一样年轻的同事,投身于热工自动化专业技术领域中。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向贤兵带领团队先后取得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全国电力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等省部级教学成果10余项。向贤兵还主持制订了教育部热工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2019年,向贤兵成立了智能制造创新协会。他深知,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亲手实践,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此,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从协会的筹备、组织到活动的开展,都亲力亲为,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智能制造创新协会中,学生们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智能制造技术,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探讨研究,积极参与各类科技竞赛和实践活动。
“这些经历对学生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加从容自信。”向贤兵说道。
传帮带里育新苗,名师引领促成长
向贤兵坚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传承一种教育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并融入教学实践中。
教学上,向贤兵依托自己负责的名师工作室,通过传帮带的方式鼓励青年教师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寻求教育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科研上,邀请青年教师加入自己的科研团队,并亲自指导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究。青年教师小高刚加入教学团队时,对传统的课堂模式感到迷茫。向贤兵指导小高尝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项目化教学模式,课前鼓励学生在线上提前预习课程,课堂上进行互动讨论、理实一体,课后则通过在线平台进行答疑解惑。

向贤兵悉心指导青年教师
在向贤兵的悉心指导下,小高逐渐掌握了线上线下混合式项目化教学模式的要领,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小高逐渐从一名职教新人成长为骨干教师,主持的课程先后获评重庆市线上线下一流课程、重庆市在线精品课程,主编的教材入选电力行业“十四五”规划教材。小高感慨地说:“是向教授让我找到了教学的方向,也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蜡炬成灰、无私奉献要一生奉行。”向贤兵不仅教给学生技能知识,还带着他们眺望诗和远方,让青年学子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