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聚力打造“家庭教育名城”,有力赋能校家社协同育人,助推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一是全面推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提档升级。2023年5月15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市妇儿工委联合召开了全市家庭教育工作推进会,印发了《扬州市家庭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全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行了全面谋划和系统推进。2023年8月30日,市教育局牵头制定了《扬州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建设指导意见》,要求各学校以家长学校建设为关键,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教育指导职能,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
二是全力打造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宣传阵地。为推进家庭教育新观念新方法的推广普及,营造“家庭育子有方,家校同频共振”的良好格局,扬州市教育局自2018年开始,以网络直播形式定期举办“扬州家庭教育大讲堂”,成为扬州市重要的家庭教育宣传和学习的阵地。同时,扬州智慧学堂微信公众号针对当下热点家庭教育问题,每周推出一期家庭教育微讲坛,供广大家长点播学习。市教育局会同市妇联,联手打造“文明家风·科学家教”亲子大讲堂巡讲活动,通过“亲子大讲堂”农村(社区)巡讲、家教知识进电台、网络课堂、家庭教育沙龙等四种立体化的宣传教育模式,送教上门。
三是深入开展全市中小学集中家访月活动。2023年9月1日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在全市中小学校启动2023年集中家访月活动。印发《扬州市中小学家访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家访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召开家访月活动布置和动员会议,对所有教师进行专门培训,明确要求确保新生家访率100%,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各类特殊关爱对象。
四是积极探索推进扬州全员育人导师制度。暑期由基教处牵头,组织德育专家、骨干班主任召开多次研讨会,认真学习了镇江、上海、河南等省内外全员导师制文件和工作经验,并结合扬州实际,草拟出台了《扬州市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方案》,从2023年秋学期开始在全市中小学中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要求各中小学校为每一个学生配备育人导师,提供陪伴式的关心关怀和成长支持,导师根据学生实际需要,适时开展学生的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生涯向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制定了《扬州市中小学“全员育人导师制”示范校评估标准》,经过一定时间积累后,将适时开展示范校评比,从而以示范校为依托,通过项目研究、带教实践等方式,助力“全员育人导师制”建设过程中重点难点问题的破解,以点带面,推动“全员育人导师制”的落地见效。
五是扬老师润心工作站打通生命关爱“最后一公里”。扬老师润心工作站是扬州市教育局联合社区、学校建设的公益“润心”服务站点,于2024年1月27日正式启动。首批下设4个驿站,覆盖主城区“东西南北中”各个片区,服务对象为社区“一小一大一老”。扬老师润心工作站整合家庭、学校、社区三个方面的资源,首批选择20名富有爱心且专业素养高的教师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每周六、日驻站提供服务,“一小一大一老”可前往站点接受免费的“坐堂指导”。同时,扬老师润心工作站开通线上咨询服务平台,开发推送课程资源,并由专业志愿团队免费提供线上咨询服务,让“一小一大一老”居家免费享受线上“润心”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咨询、家教指导、亲子教育、学法点拨和政策宣讲等,以期筑牢和织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防护网,为所有学生提供支持,打通生命关爱“最后一公里”。
2024年,扬州市以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学校生态、家庭氛围,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激活基础教育新的增长点。一是制定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清单,全面落实《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水平。二是建成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扬州实践中心,定期开展家庭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设立绿色通道、线上预约等方式,为学校组织学生或家长带领子女进入中心开展活动提供便利。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发挥协同合力,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开展督促指导。四是强化舆论引导营造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积极借助各类传播平台,广泛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和正确家庭教育方法,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大力推广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有效模式、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深入宣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政策举措、实际成效和典型案例。
实验区建设以“全面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新格局,一体化推进学校好教育、家庭好家教、社会好环境,绘出扬州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最美同心圆”为建设目标。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创新工作:
一是创新主题,构建特色彰显的文化体系。充分发掘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用好扬州的物质文化遗产,讲好扬州历史文化名人家教家风故事,通过课程开发、活动设计、研学旅游等方式进行系统的文化建构,助力扬州“三个名城”建设。
二是创新组织,构建协同有力的实施体系。设立实验区创建办公室,建立教育、妇联等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健全市、区、校、社区四级家长学校和协同育人指导中心,全面组建专家团队、管理团队、研究团队以及志愿团队,精心设计面向家长、教师和学生的“三位一体”式家庭教育课程和实践,广泛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活动。
三是创新举措,构建全面高效的指导体系。全面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加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和家庭的关心关怀和陪伴指导。推动家长学校总校实质化运行,在线接受学生家长预约,一对一解答家长家教困惑。建设覆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城市乡村、0—18岁”的家庭教育学习平台,让每个家长遇到家庭教育问题都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四是创新载体,构建紧密联动的资源体系。建设“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扬州)实践中心”,开展家庭教育的文博对话,展示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拓展家校共育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整合全市文体场馆、实践基地等各类资源,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