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指出:“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为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推进大学的内涵式发展、践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形成了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基础教育领域的拔尖创新研究型人才,并在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治理、健康教育管理、信息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形成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而言,大学的创新能力决定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深度和高度。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需要创新的推动,这就需要大学把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其重要任务,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并更好地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为了形成更为科学有效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着重培养教育管理、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的基础教育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
实现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关键在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强化拔尖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并通过建立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动态人才评价体系来培养人才。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实行校内和校外导师结合的双导师制,以导师组为主,导师组与硕士点梯队成员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来培养基础教育领域的拔尖创新研究型人才,以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
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的特质主要包括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结合拔尖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创新素养如好奇心与兴趣、自信心与毅力、爱国精神与责任感等,以及创新能力如科学思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等要求,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打造融党建引领、思政教育、学习生活、交流研讨、图书阅览、运动健身等学术、文化活动为一体的育人环境,以激发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内在驱动力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生的辩证思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并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来培养研究生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和开阔的学术视野、强大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科研实践能力,从而让研究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以实现基础教育领域拔尖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重大目标。
探索和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需要通过多元的激励机制,有效提升教师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内生驱动力;鼓励不同专业、不同学院、不同院校甚至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密切的学术交流合作;同时通过优化薪资、提供晋升体系等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投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以创新能力为评价出发点,注重组建以大师为引领,跨国、跨校、跨学院的优秀团队,并创新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师资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领域的拔尖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工作。
因为充分意识到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采用多元化的、科学有效的方式来选拔人才,并坚持以研究生为本,应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来提升研究生的内在驱动力,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努力构建能发掘创新潜力的课程教学平台、科研实践平台、研究生自主探究平台以及对应的信息资源支持平台,在科教融合中有效发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优质资源的整合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在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协同作用下,发掘研究生的创新潜力和培养研究生的跨学科研究能力。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创设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由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转变,由单一的、静态的评价方式向多元的、动态的评价方式转变,由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以真正符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多元需求。因此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注重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引导和发掘人才的创新潜力为本质要求,以多元化内容、多元化指标、多元化方式为标志,以有效提升师生的创新工作质量。
未来,南昌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将继续践行拔尖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进一步深化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及学科交叉与融合,进一步构建有特色、多元化的基础教育领域的拔尖创新研究型人才教育和培养体系,以更好地推进大学的内涵式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