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多措并举推动专业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24-12-30 作者:刘敏 江文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技术专业群顺应数字化变革趋势,从搭建平台、创设项目、开发资源三个核心维度开展专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构建了“五共五进”产教融合新生态,优化了“四真四新”模块课程新体系,打造了“双融双训”实训教学新范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实现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数字化动手能力、数字化素养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力。

搭建平台,构建“五共五进”产教融合新生态 

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需求,学依托数智安全产教融合共同体省级楚怡工坊,将产业端数字孪生、信息安全、地理信息等领域的龙头企业引入学校,联合开设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药学等专业,设计数字化应用场景,构建了以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为核心的“产、学、研、训、创”育人平台先后出台《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促进政策》《产业教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为平台搭建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学创新“数字创新工厂”产教融合模式,构建“五共五进”的产教科融合新生态:校企共搭平台、共育人才、共培师资、共建课程、共研技术,实现技能大师进校园优质资源进专业高新技术进课程实战项目进课堂技术成果进企业。

创设项目,优化“四真四新”模块课程新体系 

软件技术专业群建设遵循“育人为本、产业为要、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以典型数字化项目开发为驱动,聚焦“数字化+实体产业”的信息技术赋能融合开发与工艺改进、效能提升的企业真实生产项目,通过产教平台引入国家超算长沙中心创新研究院数智湖湘展馆项目等10余个案例,将“真实工作场景,真实工程案例、真实工作过程、真实商业项目”引入课程,将行业“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课程,实施“真题真做”项目化教学。 

围绕数字化项目开发的核心需求,学校将专业课程教学分解为各个教学项目,设计项目化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理实课程“讲项目”、实训课程“练项目”、岗位实习“做项目”。

开发资源,打造“双融双训”实训教学新范式 

推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衔接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独特的“双融双训”新范式。

联合19所高水平院校、3家行业领军企业及多家行业协会和出版社,构建了高标准教学资源库。合作成果包括35门标准化课程,其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与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各1门,数字化资源总数达19237个,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材料。

依托湖南省“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学设立了360数智安全现代产业学院和37间实训室,涵盖Web前端开发、区块链及云平台搭建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并共建12个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外结合的模式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素养。

还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共同实施Web3.0产业数字化生产实践项目,联合开发智慧教育和数智实践平台,采用工学结合的方式培养软件开发、云服务运维、区块链应用及虚拟现实等领域的人才。每年为行业输送约100名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数字化改革助力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

3年学院成功立项多个数字化项目,如工信部产教融合型专业建设试点院校、“楚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并建立了12个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真实工作环境提供技术锻炼机会。

学院依托数智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承接了大量横向课题和服务项目,孵化了20余家高新企业,创造了显著经济效益持续推进“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和“技能+宜居计划”,每年培训村干部和社区居民共计8500人次,有效促进了社区信息素养的提升学院致力于培养从事软件产品开发、云服务部署与运维、区块链技术应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等工作的“数字工匠”,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

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改革,学院师生的数字化素养和技能显著提升培养了多位国家级和省级优秀教师及教学创新团队,获得了多项教学奖项毕业生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等领域的就业比率逐年上升,毕业满意和社会满意度分别保持在98%和97%以上。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