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 打造多维立德树人生态圈

发布时间:2024-12-30 作者:刘明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落实“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湖北省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摆在首位。学校全面统筹办学治校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一体化构建内容完善、标准健全、运行科学、保障有力、成效显著的“大思政课”体系,通过解决思政元素零散“三全育人”缺筋断链思政面授课堂深化不足等问题,切实将“三全育人”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落地落实,从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能力。通过年的探索与实践,学校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通识课、专业课相互贯通,推动形成师生面授第一课堂、校内实践第二课堂、网络学习第三课堂、校外实践第四课堂协同发力的“大思政课”体系打造了多维立德树人生态圈。

创建全课贯通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学校坚持价值主线全课贯通,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政要求整合,提炼专业(群)的课程思政价值主线,结合通识课和专业课的知识体系,从中挖掘、提炼与课程思政价值主线相辅相成的思政元素体系。学校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体系的进程安排,对思政元素进行系统集成,以专业(群)为基本单位,研究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指导手册,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意义单元、运用策略、运用方法等进行科学设计与实施指导。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将思政元素体系分门别类地融入通识课和专业课的日常教学,在原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推动课程思政全面深入有序展开,使通识课、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同发挥思政育人功能,实现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从而构建价值主线贯通、多课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不断增强课程育人的整体合力。

创建虚实融通的“大思政课”教学体系学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知行统一原理,不断深化面授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坚持价值引领、体系重构、谋点立面、学生主体的总体思路,不断增强面授课堂的析理穿透力和价值认同力,使学生在“知”的问题上更加透彻深入,并努力推动思政情感的逐步形成。此外,学校坚持数字思政、精选资源、宜教乐学、自学自评的原则,切实占领和引领网络学习阵地,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思政的育人成效。

创建多域协同的“思政课”实践体系学校激活校内实践第二课堂,加强第二课堂思政育人的系统化建设,深入对接各学期思政课价值体系及人才培养思政目标,将校内实践第二课堂统领起来,进行系统化设计与渐进性推进,通过思政金课教育人、红色资源感染人、身边榜样引导人、劳动教育塑造人,有效推动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和渐次转化。学校全面开设“行走的思政课堂”,组织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校外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红色研学、青年微宣讲等实践活动,推动知情意行的逐步深化与渐次转化,打通知行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构建“以知促行、以行践知、知行合一”的螺旋上升教育体系。

创建全员携手的“大思政课”动力体系。一是建强“大思政课”教师队伍,为价值引领壮大力量。学校通过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和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为推动思政课、通识课、专业课的教师队伍携手育人搭建平台、健全机制。按照思政教师专业化、其他教师全员化的方向,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高素质、高水平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二是建强“大思政课”的学生骨干队伍,为示范引领壮大力量。学校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创精神,通过挖掘积极因素,凝聚进步力量,增强示范引领,扩大网络覆盖,构建思政教育的重要依托。学校遵循学生干部抓组织、学生党员抓引领、学生社团抓辐射的总体思路,配合教师做好思政教育的联络、协调、引领和示范工作。

通过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学校大思政建设成效显现,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10年来,学校先后立项省级项目12项,市校级项目2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3个课堂入选湖北省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名师示范课堂”;3个团队荣获湖北省高职院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各1项;1个团队荣获2020湖北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学校教师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二等奖2021年湖北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文化素质委员会微课比赛二等奖2023年湖北省第二届思政课教学能力大赛特等荣誉“爱党爱国、向上向善、朝气蓬勃”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校以“三元”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果曾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涌现出德育典型22人,学生共获省级思政类表彰奖励120人次。

未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聚焦加强学生思政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加强“大思政课”各方面的关联性研究与实践、加强对“大思政课”实施主体的考核研究与实践三大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作者单位系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