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近年来不断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品牌建设,努力打造区域基础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的“青山方案”,促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政策+机制”健全协同组织保障
青山区构建并完善“443”协同育人机制,即坚持组织领导、支持保障、制度落实和创新实践“4”个到位;打造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4”个品牌;实现家社协同促家风、家校协同促成长、校社协同搭平台“3”个协同。
青山区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成立现场
“443”协同育人机制整合校外优质资源,建设了“科技+教育+文化+研学旅行”一体式校外教育基地,形成了6大系列、48类、240项课程的完整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体系。青山区打造了11大板块、132种不同学段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以及“头雁领航”“强雁奋飞”“雏雁丰翼”的雁阵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家庭教育品牌效应初显成效。
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以开放办学的思想理念让各方专业力量参与协同育人工作,为学生成长提供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区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设家门口的社区教育,形成了“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良性教育生态,为做好家门口的育人工作提供实践阵地。此外,青山区开展的“我的家风·我的家教·我的家访”“我的家书”活动,学校和五级家委会联合开展的“两参与、一沟通”工作,以及校社联动开展的实践活动等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该机制迭代升级成了“1334”家庭教育机制,“1”是一把手工程;“3”是打造3支队伍,即创新型管理队伍、雁阵型家庭教育指导教师队伍、学习型家长队伍;“3”是创新3个体系建设,即教研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4”是4个到位,即支持保障、制度落实、创新实践、指导服务到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协同育人机制。
“基地+示范”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以活动共推、资源共享、品牌共建、舞台共搭、老少协动的方式,青山区将课上与课后相对接、学校和社区相对接,不断丰富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内涵,各示范点活动推进有力有效。
课后服务社区中医小课堂
青山区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青山路第五小学秘书组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将家校社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设同兵工魂的“五晓”坦克娃育人目标相融合,进行一体化构建,形成了“行星轮”课程,即“导”“融”“伴”“协”“助”五项子课程,使家校社三方协同有纽带、共建有平台。活动现场全面呈现了五项子课程中的具体项目和“比如世界——职业体验”“往昔岁月——传统游戏比拼”两大主题活动。青山路第五小学在社区开设了“心灵驿站”“‘棋’开得胜”“中华美食”“中国字,民族魂”等课程,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社会大课堂,也让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通过“一扇小门”真正落地。
青山区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先锋道小学秘书组将课后服务课程和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校、社区、家委会定期召开对接会,形成“学校主导、家长配合、社区支持”三方联动的工作机制,将育人触角深入到社区、社会层面,充分利用社区特点和优势,构建与学校办学理念相融合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学校定期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校内就能了解社会规则,学习生存技能。学校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各种活动中,实现教育的延续性、拓展性和长效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社会情感和家国情怀。
为进一步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模式,青山区还在包头师范学院建立了家校社育人教科研实践基地,在包头市百盛祥生态园林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劳动实践基地,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在青山区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基地,夯实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理论专业支撑。青山区组织教育系统领导和各级负责人等179人赴北京参加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提升培训,充分发挥学校在协同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线上+线下”开设多样育人课程
为进一步加强家校社互动,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包头市第五中学、包头市第四十五中学、青山区第二中学、文学道小学和幸福南路小学教育联盟第二校区等多所中小学,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家长开放日活动。青山区采取多种举措,携手家长管理共谋、经验共享、情感共振。一是创新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将家庭教育课程按照学段进行一体化构建,形成“优学在青山”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包括幼儿园“启蒙明礼”课程、小学“启智养行”课程、初中“启知修德”课程、高中“启航筑梦”课程;二是通过开设线下家长学校“2+2+2+X”课程,即2次年级普及性课程+2次班级针对性课程+2次亲子实践活动课程+多样的校本化课程和社区课程,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家长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质量;三是在教育局微信平台开办了三个栏目:2020年开办家长学校空中课堂栏目,2022年开办“教育心里话·家长谈”栏目,2023年开办青山教育“好声音”宣讲团栏目。
“专家+名师”打造专业指导队伍
2024年高考前夕,包头市第九十三中学组织召开针对高三年级家长的家庭教育讲座,旨在及时深入地与家长沟通交流,为备战高考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这次讲座是该校家庭教育“圆梦课程”之高三年级“鹏飞课程”系列中的一节,不仅引导家长掌握调整孩子状态的有效方法,还分享了具有专业性、实用性的经验。
青山区通过在局校两级成立家庭教育教研组,打造“1+X”教研模式,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使区校两级的家庭教育课更加符合家长的实际需求。目前,青山区有9名教师走上3个省、9个市的家长学校讲台讲课,1名教师的课程“帮助孩子应对压力”在教育部组织的“家长学校优质课程征集推介活动”中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最佳课程”。青山区连续举办了两届家庭教育优质课和五届班级案例教学比赛,以及进行了第一届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认定,努力建成“高校+本土”的两级专家队伍。组织青山区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参加包头市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为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打下坚实基础,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智力支持。
“平台+舞台”创新协同育人格局
寒暑假期间,青山区各学校家长委员会积极拓展校外教育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了形式多样的亲子社会实践课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服务和认识社会,提升其人文素养,更在学生们心中播下了热爱家乡的种子。
青山区还深度挖掘家门口的红色教育资源,在北方兵器城举办4届中小学学生家长“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先烈遗志,做新时代好少年”活动,在包头市百盛祥生态园林劳动实践基地举办3届中小学学生家长植树活动,组织中小学学生家长在包头师范学院参观物理生物实验室,举办全区中小学学生家长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实践活动。
学生参加亲子植树实践活动
此外,青山区通过举办青山区中小学幼儿园“道中华”第一届践行家风家训好少年系列活动、第六届“我的家风·我的家教·我的家访”和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党的二十大·筑梦向未来”读书活动成果展示等,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果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实现了学生、家长、学校、社区四方受益,为学生健康成长创建和谐美好的环境。
青山区以“教联体”建设为抓手,以先行先试、高位推动、创新载体、有力保障凝聚了强大合力,以三方联动工作方式形成教育闭环管理,努力奏响家校社协同“三部曲”,打造有青山特色的良好教育生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