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是一种为了教育目的而设计的特殊环境,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教育影响。”《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也强调了“学校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初步了解学校的环境”“融入集体生活”是“入学教育”学习主题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入学适应期,通过自我介绍和参观校园等活动,熟悉校园环境,尽快适应自己的新身份。
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入学,面对全新的小学环境、生活秩序、人际关系,他们会好奇、兴奋,也会胆怯和不安。而新修订教材中“这是我们的校园”这个话题,正好回应了孩子的成长需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孩子了解校园环境,分享喜欢的校园场所,帮助孩子们建立与学校的亲密联系,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培养他们的爱校之情,实现幼小学段的良好衔接。
而小朋友们的成长与变化,就在《这是我们的校园》课堂上悄然发生……
在探校中激发爱校之情
《这是我们的校园》第一个板块“校园探秘”,呈现了校园探秘的活动场景,这就像一个寻找宝藏的游戏,立即吸引了充满好奇心的小朋友们。入学不久,孩子们虽然对校园的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那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校园生活远比他们目前所见的要丰富得多。新修订教材就像是一张寻宝图,引领着他们去发掘校园中的每一个秘密,全面地了解这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
课堂上,我引导小朋友们进行分组讨论,共同设计探秘的路线,标记要打卡的地点,讨论打卡注意事项,比如认真观察、礼貌询问、用心倾听等。接着,我们一起走出教室,走进校园,小朋友们带着地图和任务单,正式开始了校园探秘之旅。他们的脚步穿梭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在教学楼听琅琅书声、在操场看高年级的同学们挥洒汗水、在花坛里欣赏美丽的向日葵……现在,校园的每一处都留下了这群一年级新生的欢声笑语和奇思妙想。
通过“校园探秘”活动,小朋友们对校园的环境更加熟悉了,当他们提起学校,也多了一份骄傲与自信。小朋友也深刻地感受到校园中的场所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每一处的设施都是为了他们的成长而精心设计的。在校园探秘的过程中,小朋友们还体会到和同伴一起活动的快乐。美丽的风景,可爱的同学,都加强了孩子们与校园之间的情感联结,增进了他们对校园集体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对话中表达爱校之情
《这是我们的校园》第二个板块“我喜欢的地方”,呈现的是小朋友交流自己喜欢的地方,分享在这些地方发生的一些趣事。顺着教材提供的教学思路,我在教材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开展了“谢谢你,校园设计师”活动,让小朋友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对学校的感情。
小朋友们回忆并交流学校中自己喜欢的地方,还表达了对校园设计师的感谢。有孩子说图书馆的某个角落是他的最爱,他能在阳光下安安静静地阅读,他非常感谢图书馆的设计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图书馆;有孩子说体育场旁边的小径特别适合跑步,他感谢这条跑道的设计师,让他和同学们有了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小天地……
在交流时,孩子们不仅说出了自己喜欢的地方、喜欢的理由,还将自己在这个地方的活动、感受说了出来,引起了许多同学们的共鸣,整个班级都沉浸在美好的校园故事中。此刻,对学校的赞美与热爱在孩子们当中蔓延开来。
在交流时,小朋友们眼里都闪着快乐幸福的光芒,可见这样的互动交流让他们获得了非常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集体分享,大家还发现了更多新鲜有趣的校园活动,从而对校园生活充满了更多的期待,纷纷表示还要继续发现更多喜欢的地方。
我想,这就是新修订教材的魅力,寓教于乐,在不知不觉中拉近了孩子与学校的心灵距离。
在憧憬中升华爱校之情
小朋友们在参加了探秘活动后,对学校中的主要活动区域都比较熟悉了。但还有些地方,他们平时不太会去。《这是我们的校园》第三个板块“这个地方很特别”,就是带领他们去探索这些特别的区域。这样一来,小朋友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学校,学会尊重学校中不同岗位的工作者,以后遇到问题,也会知道怎样去找人帮忙,这样他们的小学生活可以过得更从容和自在。
课堂上,我带领小朋友们走进大队室、食堂、办公室等平时不常去的场所,观摩了老师们、叔叔阿姨们的辛勤工作,通过走访与交流,小朋友纷纷发出感叹:
“老师们不上课的时候,会在办公室。有需要帮助的时候,我就可以去找老师。”
“以后我也要加入少先队,戴上红领巾,做光荣的少先队员!”
“保安叔叔们每天都在校门口和我们打招呼,食堂的叔叔阿姨们很早就开始给我们准备美味的午餐,我喜欢我的学校!”
在这样的憧憬中,孩子们的爱校之情逐渐升华。每个人都期待着接下来的校园生活,也更加相信自己能够适应小学生活。看着他们自信的笑容,我的自豪之情也溢于言表。
通过这三个板块的学习,小朋友们不仅探索了校园环境,更培养了对校园的热爱之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学校的魅力,在校园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最爱空间。
于是,经常能听到小朋友们说:“爸爸妈妈,这是我的校园,它很美!我最喜欢学校里的风车岛啦,风一吹,风车就唱起了歌!学校的午餐真是太好吃啦!学校里的老师,食堂的叔叔阿姨,种植园的大伯,他们都很好!”
因为亲历,所以热爱。当孩子们亲身探索过学校,他们便欣赏到校园环境的美丽;当他们亲口表达过对学校的赞美,他们便感受到学校为了他们成长付出的用心;当他们形成了对校园生活的憧憬,他们便让那爱校的种子在他们柔软的内心生根发芽。(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和小学教师)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