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学道德与法治】以匠心铸教材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编辑感悟

发布时间:2025-02-11 作者:杨学建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上午8点,刚刚打开电脑,准备浏览最新一期的《人民日报》,收藏一些可用的素材。突然,同事发来一条信息:“小杨,这两位作者如果按照姓氏笔画排序,哪个在前呢?”我定睛一看,两位作者分别姓邱和何。这两个字虽然字形迥异,但是相同笔顺的笔画类型极为相似,这种情况确实少见。

直接用word提供的排序?这个办法简便且常用,但总感觉不太靠谱。用汉字笔顺自己排列一下?但是笔画“提”和笔画“横折”哪个在前,我们一时拿不准。看看权威名单里有没有相似情况吧。于是,我们找到党的二十大代表名单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名单,两份名单中都是邱姓代表在前,看来结论呼之欲出。

保险起见,我们继续查阅权威资料,最终在中央组织部编著的《党组织选举工作手册》中找到了“姓氏笔画排列顺序索引”,它也把“邱”排在前面。至此,这个“难题”尘埃落定。我们也在这个小插曲中开启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类似这样的瞬间,在修订编写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过程中数不胜数。从最初研究如何遵循新课标理念和党的最新精神构建教材体系和框架——要集中反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课表点;到琢磨怎样让各单元、课、框的名称立意更高、更亮眼、更有思政味——既要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色,又要符合初中学生的阅读习惯,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到如何设计教材中的多样化栏目、选用最能够体现栏目设计意图和教学目标的素材——素材要能够鲜明体现教材观点,还要具备典型性、时代性、适切性;再到每一幅图片的选用和排布、每一个矢量图的构思和组织、每一个句子甚至标点的修改和完善——是选用概念图还是实景图、实图还是虚图,矢量图的风格和大小怎样才算适宜,某个句子能否在表意准确的基础上更加文采斐然……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间,思考的“费脑”程度、探讨的激烈程度、考证的精深程度、翻阅资料的丰富程度、核对文献的细致程度,是以往少有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伴随着夜以继日、殚精竭虑的调整、修改和打磨,经历了反复多次、各种形式的审读、试教和各层级审核,翻开最新印制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对比着一年多前刚刚成型的教材初稿,其间的巨大变化赫然在目——落实了各方面审读审查的意见建议,选用了最新素材和数据,美化了封面、页面和图片,删除了偏难、低幼、重复的内容,进一步凝练了文字表述。

如果把所有修改内容全部呈现出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恐怕并不夸张。新教材的立意更高远框架更清晰内容更简洁风格更活泼,也更能够体现立德树人的要求、发挥好培根铸魂作用。

希望崭新的一套教材,能够帮助青少年学生打好中国底色,培育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希望它能够得到师生和其他各界人士的认可,发现编写组在教材整体建构上的考量和在一些细节上的巧思。这是每一位教材编审工作者的矢志追求和由衷期盼。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编辑室高级编辑)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