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在第85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学科网举办了AI教育解决方案发布会。会议采取线上线下同步的方式进行,除了发布学科网AI教育解决方案及教师AI应用报告外,还举办了专家讲座、圆桌论坛等活动,全面呈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的多样化应用。
教育行业专家、学校管理者、教师代表、教育科技企业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教育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未来路径。
活动现场
提供AI教育解决方案 赋能智慧教学场景
AI技术掀起了教育变革浪潮,教师一方面享受到它带来的便利,另一方面也遇到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有的AI生成的教育内容偏离教材,容易出错;一些工具用起来很复杂,不仅增加工作负担,且很难生成高度适配教育垂直场景的专业内容……
学科网始终以“让教与学更高效”为使命,用技术破解教育痛点,在2024年就重磅推出了教师智慧教学助手——“AI小博士”。经过持续的功能迭代和版本升级,“AI小博士”在本次发布会上又进行了升级亮相。它基于学科网千万级教育资源库和专业教研经验,深度融合DeepSeek、豆包、千问、智谱等AI大模型能力,成为提供智能备课、精准组卷、教务智能管理等服务的AI教育解决方案。其一键生成教学设计、一键搞定图文课件、一键快速生成试卷、一键查询教材百科、AI智能体特色应用场景等功能,赢得了教师们的喜爱和欢迎。
“AI小博士”还与AI教育社区、AI教育工具箱、AI直播培训等丰富多样的服务,共同构成学科网AI生态系统,可充分满足新时代教育的多样化需求。
学科网拥有超过20年服务教育垂直场景的深厚经验,这一优势成为公司推动AI教育产品研发的强大引擎。“AI小博士”希望用新技术赋能教学,为教师提供“零门槛”的AI工具,让技术真正融入教学日常,帮助学校打造人工智能标杆课堂。
发布教师AI应用情况报告 提供行业洞察与分析
会议现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区域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委员会、学科网、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内蒙古包头市教育局、云南省保山市教育体育局、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等21家单位,共同发布《2025年教师人群应用人工智能情况调研分析报告》。该报告经过对全国超过5万名教师的调研,深度剖析了一线教师在AI应用中的现状、需求与挑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深刻完善的行业洞察。
报告指出,我国教育信息化历经20多年的基建积累,已构筑稳固的发展基础。2025年,DeepSeek模型实现突破性升级,加速推动AI技术全面渗透备课、授课、学练等六大场景,构建了“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闭环。当前市场呈现“通用工具主导、垂直场景崛起”的格局,通用工具操作便捷,但教学适配性较弱,尤其是理科公式识别、实验模拟等功能较弱,AI教育内容准确性还有待提高,教育用户需甄别使用。
报告还提出,未来教师人群应用AI发展将呈现四大趋势:教育垂类AI产品将成刚需;AI工具向“轻量化+场景化”演进;AI内容生成将向“专业化+人性化”升级;需构建AI教育交流培训体系。
深入开展主题分享 探讨AI教育变革应对之道
在人工智能技术浪潮席卷教育领域的当下,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应对?行业专家、校长、教师代表等在会议现场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探讨AI赋能教育的新路径。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现场分享
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院长王清林,以“AI时代的教师成长”为主题进行了分享。王清林表示,教育的本质是教人学会思考,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学生思辨力的提升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正成为这场教育变革的最大推动者,AI时代教师可以培养六大素养,包括人机协作力、数据洞察力、情感计算力、创新设计力、伦理判断力以及终生进化力。人工智能工具的普及使得教育资源均衡化发展,普通学校迎来发展机遇,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凭借特色课程脱颖而出。”
在主题为“校长与教师双视角:AI教育的变革与应对”的圆桌论坛上,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分享了宝贵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陈德收介绍了该校在AI教育上进行的探索。学校与北京理工大学高效、高频联动,打造AI赋能的小语种课堂,并开发了数十门大学先修课程;联合学科网开展针对跨学科学习、高阶思维培养的高效试题、作业命制实验。学校注重人工智能场景建设,并鼓励教师在使用AI时要保持思辨,让其成为赋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限制思考的枷锁。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未来学校副校长闫莉分享,学校作为国家级“央馆虚拟实验”和“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形成了“三步走”策略——搭架子、创特色、把AI教育从“盆景”变成“风景”。学校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普及工具的同时,积极推进学科融合,逐步构建生态。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未来学校中学一级道德与法治教师王成林认为,AI能够打破时空限制,激活学生的沉浸式学习,“AI的定位是在基于教育规律的背景下,为教育教学提供辅助,因此AI工具的使用必须符合教师的使用习惯,帮助其发挥课堂主导地位。”
“在县域学校,AI是打破资源鸿沟的利器——用AI可以更轻松地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更高效地实现精准教学。AI技术不是冰冷的替代者,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河北省承德市骨干教师、承德县第一中学团委书记梁世超表示。
圆桌论坛现场
学科网创始人、总经理陈学艺表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政策彰显了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他说,在这条新赛道上,学科网希望与更多伙伴一起携手,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