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抚州幼专艺体学院:向美而行打造“党建+艺体”双螺旋育人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5-12 作者:何雨立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多年来,江西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体育学院教师党支部立足教育强国的时代命题,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通过艺术与体育双向赋能,稳步打造“艺体同心,向美而行”党建品牌,积极探索“党建+艺体”双螺旋驱动育人,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一专多能应用型人才,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向美铸基 铸魂育人强根基

“美育筑基—体育强魄—思政铸魂”三维育人体系为核心,构建特色化育人机制。一是创新课程体系,融红色基因。打造《传统艺术中的红色基因》等特色课程,推行“一课双纲”(专业大纲+思政大纲)标准,举办“美美与共·知行合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舞蹈思政大课。开设民族民间舞、中华武术、地方非遗美术等课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常态化教学,其中《抚州地方民间舞蹈》——宜黄禾杠舞课程,年均覆盖学前教育专业、小学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育专业学生2000多人。实施“艺体红课双师协同”授课模式,专业教师与思政导师集体研课,在2024年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红色古色相辉映 舞动美育“双色花”》美育案例荣获全国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绘画作品《舍南舍北皆春水》入选2023年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活动“水墨校园”绘画联播;国画作品《一个乡村小学的故事》入选“赣鄱雅韵 教坛书画”改革开放45周年江西省教育美术书法作品展。

二是承红色文化,育时代新人。开展“红色记忆”主题创作,推出系列红色艺体原创作品,打造“培根铸魂·艺韵系列”——艺韵讲堂、艺韵教学、艺韵实践教学品牌,先后举办红色音乐会、舞蹈思政大课、红色画展、红色体育竞技等系列活动30余场。2023年,原创群舞《回响》获得江西省文化艺术基金立项;2024年,原创舞蹈作品《照亮》荣获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三等奖;2025年,原创舞蹈作品《临江赋》《玉鸟》在江西省第八届大学生舞蹈大赛中荣获双项桂冠

向美赋能 专业融合创特色

构建红色美育浸润*体育精神淬炼双轨思政育人模式,打造特色育人体系一是强师资队伍,建三师体系实施“双师双能”培养计划,构建“校企共育、三师协同”的育人模式,以校企双向挂职深化产教融合、以多元导师认证强化育人合力,2024年教师“双师型”比例提升至60%,签约5个产教协同实训基地,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显著提升师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艺体课程,促专业发展建设艺体融合特色课程群,开发系列教案与课题2024年,完成省级党建课题《基于本土红色艺术经典培养有担当的幼儿教师的实证研究——以抚州幼师高专为例》、教学改革课题《高职舞蹈课程教学实施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题2项;出版《舞蹈艺术形态科学研究》专著1部,发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红色舞蹈的教育价值及其实践路径》等核心论文4篇;《深耕传统文化 打造美育特色:地方师范生美育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三是以实践为径,增强育人实效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效”教学模式,2022年至今举办三届“育才计划”实践周舞蹈、音乐、体育、美术专业技能竞赛及展演活动。先后获国家级、省厅级、市级荣誉120余次,国家级6项,省部级90余项,市级20余项。其中,2024年在全国定向锦标赛中获得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在江西省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荣获4511铜,打破两项赛会纪录;在2023年江西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19项成果,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3项、优秀创作奖2项。

向美提效 组织协同增效能

构建总支统筹-支部落实-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强化党建引领效能一是先锋标杆,创特色岗位设立红色编舞师”“红色编曲家”“红色策展人”“赛事思政观察员”等新型先锋岗位开展艺体先锋”模范、“艺体同心榜样选树活动。创新构建“红色基因+专业实践+价值引领”的思政育人载体,以榜样示范带动师生共塑精神坐标,形成“创作有方向、实践有深度、育人有温度”的红色艺体教育新生态。

二是讲好先锋故事,宣传红色精神打造“先锋说”系列访谈及红色主题展演活动,以艺术创作故事追溯精神根脉、以互动展演激活红色基因,成功搭建“思想引领+艺术实践+情感共鸣”的立体化育人平台既深化了师生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认同,又通过作品传播形成辐射效应,推动红色艺术创作从校园走向社会,实现"以美铸魂、以艺传情、以史明志"的育人实效。 

向美深耕 文化品牌树标杆

构建“艺体同心·向美而行”立体化传播体系,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一是创设四季IP,打造“三色”体系。打造“向美而行”四季文化品牌:春·非遗焕新展、夏·红色竞技营、秋·艺体成果展、冬·公益暖城行。构建“红绿蓝”服务体系:红·文化传承、绿·健康推广、蓝·数字创新。通过打造“向美而行”四季文化品牌与“红绿蓝”服务体系,以四季主题衔接全年文化实践、以三色服务覆盖多维社会需求,形成“时序有节、领域贯通、多元共融”的品牌矩阵,实现非遗活化、红色教育、艺体实践与公益服务的有机串联,推动文化传承、健康生活、数字创新成果向社会辐射,有效提升城市文化活力与群众参与度,构建起美育浸润与社会服务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二是推进“三微三展”,促进基因传承。实施“三微”传播工程:微舞台、微赛事、微课堂;开展“三展”推广活动:云展览、移动展、沉浸展。通过实施“三微”传播工程和“三展”推广活动,结合红色主题艺术创作、线上5分钟艺体党史微党课及体能拓展训练等多元形式,构建沉浸式红色教育生态体系,提升师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艺术实践能力,实现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入行的育人目标,形成“线上线下联动、艺体德智融合”的特色品牌效应。 

向美力行 服务社会显担当

构建专业服务+思政教育双向赋能实践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一是凝聚同心之力展现志愿风采。成立红色艺术研创团队,打造红色主题艺术剧目组建同心志愿服务联盟(艺术工坊+体育、舞蹈、音乐、书画团队)实现艺术服务社会、实践反哺育人的双向赋能,为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注入鲜活动能。

二是服务场域,促城乡共融通过建设美育示范村落、深化城校协同共建,以校地实践基地为纽带,组织师生累计开展乡村文化墙绘制、村史馆活化等志愿服务10余次,创新构建“美育浸润+文化传承+乡村振兴”融合模式,既以艺术赋能焕新畲族村文化生态,激活乡村美育内生动力,又通过实践提升师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推动校地资源双向流动,为城乡美育均衡发展、非遗活态传承提供可复制的经验路径,实现“美育育人、文化惠民、校地共生”的多维价值。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