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航空报国为使命 谱写产教融合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05-20 作者:赵晓燕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一直以来,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航空报国”为使命,将专业建设深植于航空产业链,在产学研的沃土上播撒希望的火种,书写着产教融合的精彩篇章。    

专业链与产业链榫卯相扣 解码发展新动能

为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学院调研团队赴150余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区域产业新星以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访企拓岗工作。在车间厂房的轰鸣声中,调研团队与企业管理者围坐交流,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向一线技师请教技能标准;与人力资源专家沟通用人需求。这些从产业一线获取的源头活水,成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关键依据     

image.png

教学实践课堂

“调研数据就是专业建设的指南针。”基于扎实的调研成果,学院以“加减乘除”法重构专业布局。针对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老牌专业,为其注入创新血液,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工业互联网应用等新课程,让传统专业焕发新生机。

面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迅速增设工业互联网应用、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等7个新兴专业。同时,淘汰5个与产业脱节的专业,并对8个专业方向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同频共振。

近年来,学院成功入选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工匠学院建设单位、高技能人才综合培养基地及集团党校,深度融入航空工业人才培养战略。同时,学院积极与航空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建产业学院,从课程体系研发到实践教学嵌入航空产业特色,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衔接。随着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市级劳动模范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校级劳模创新工作室相继挂牌成立,学院已经形成“省—市—校”三级联动的创新实践体系,为培育技能人才提供平台支撑与发展路径指引。    

订单班与实训场双向奔赴 绘就育人新图景

在数控加工实训中心,机器的轰鸣声与老师的讲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育人旋律。     

“当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飞的企业导师为我们戴上印有AVIC的工牌时,我感受到自己与航空工业之间那份庄重的约定。”2022级机电一体化学生安玉成的话语,说出了无数陕航学子的心声。自2021年以来,学院与企业开展定制化培养,近20个订单班成为连接校园与职场的纽带,让“入学即定岗”从梦想变为现实。    

“工匠讲堂”上,全国技术能手李世峰分享自己在工作台前执着打磨、攻克技术难题的经历;大国工匠方文墨讲述从青涩学徒成长为行业技术尖兵的奋斗故事;集团公司首席技能专家李国栋聚焦航空制造工艺,分享自己的钻研心得。他们的讲述如同一束束温暖而明亮的光,将工匠精神传递给每一位年轻学子。     

近年来该校成果丰硕多名毕业生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在校生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荣获铜奖,在陕西省职业技能大赛上斩获金奖等多个奖项。     

双师路与产业情携手同行 共铸匠心育人路

在飞机钣铆实训中心,机械工程学院教师李斌与陕飞公司高级技师李国栋并肩作战,共同指导学生进行飞机部件铆接装配。一个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工艺,一个娴熟地示范操作技巧,奏响了双师共育的和谐乐章。    来自企业的技术骨干、技能大师、管理专家走进课堂,带来企业的实际需求;专业教师则带着课题走进车间,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教学成果,编写的“航空工程材料”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凝聚着产教融合的智慧结晶。    

当学生在CAAC无人机驾驶员飞行操作考证现场熟练操控设备,当他们带着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毕业证书的双重认证走向职场,便意味着学院的人才培养已与产业需求达成了无缝对接。这种双向奔赴的师资建设,如机电工程学院教师王晓磊所说:“我们培养的不仅是会操作机器的工匠,更是懂航空、爱航空的追梦者。”     

未来,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在航空报国的征程上以匠心育人,为航空工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育更多优秀人才,续写产教融合的辉煌篇章。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