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助力乡村婚恋文明建设 为乡村治理与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山东临沂大学法学院“乡遇良缘”实践团实地调研与试点改革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5-05-23 作者:张骥 章广玉 杨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破解农村大龄男青年婚恋难题,由山东临沂大学法学院师生组建 “乡遇良缘” 社工实践团,近日深入临沂市角沂社区、周井铺、义堂镇板材厂和富春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实地调研、政策宣讲、婚恋服务试点改革多元形式,积极探索大龄男青年婚恋难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治理与振兴

社区行动:重塑大龄青年的社会认知生态

乡遇良缘社工实践团走进角沂社区,针对大龄男青年被社会边缘化问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颇有成效的活动。实践团成员开展婚恋现状分享会和入户宣讲,通过剖析真实案例,引导居民理解婚恋困境背后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相互尊重的家庭观念,逐步扭转社会偏见帮助大龄男青年重新获得社会认可与尊重。

团队创新开展“家风共话”入户活动,通过代际沟通引导家庭成员换位思考,协助制定个性化的婚恋支持方案。策划“青年文化节”等特色活动,搭建轻松的社交场景,为青年构建交流平台,吸引周边青年参与,推动形成包容开放的婚恋氛围。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未来会联合多方资源,进一步助力破解大龄男青年婚恋困境,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

image.png

实践团在角沂社区开展助力破解农村大龄男青年婚恋困境活动

企业调研:破解工业青年的“社交孤岛”困境

义堂镇作为工业重镇,聚集着大量外来务工青年。实践团深入板材厂、食品企业开展调研,发现因三班倒工作制和厂区地理隔离等因素,普遍出现男性员工社交圈狭窄数字化社交替代现实互动的现象实践团成员通过组织跨部门联谊、兴趣沙龙等活动,引导青年走出“两点一线”生活模式,逐步拓宽社交渠道重建多彩的现实社交生活。

团队调研发现,婚恋经济压力是青年面临的突出问题。实成员积极与企业负责人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推动建立“企业婚恋帮扶基金”,为有需要的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婚恋服务支持,缓解“收入与婚恋成本倒挂”的焦虑。

image.png

实践团围绕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问题与本地企业开展座谈

乡村试点:激活基层婚俗改革的内生动力

实践团成员走进周井铺村,将其作为婚俗改革试点村联合村委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将婚恋文明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彩礼从简;开设“乡村振兴青年学堂”,提升青年职业技能与社交能力;建立“校地合作基地”,提供婚恋咨询和家庭关系调解服务常态化

乡遇良缘社工实践团表示,通过试点村改革活动,有效提升了农村大龄男青年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不仅在职业技能上得到提升,在社交能力和婚恋观念上也发生了积极变化。未来将进一步贯彻落实此项改革措施,助力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image.png

实践团在试点村内合影

青年担当:社会课堂中锤炼成长

乡遇良缘社工实践团成员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依托,联合法学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动能深入基层开展普法宣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村民们解读法律条文,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实践团成员设计婚恋心理疏导小组,为有需要的青年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缓解婚恋压力,树立积极的婚恋心态。同时,开发本土化婚恋服务工具,结合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为青年们提供更加贴心、实用的婚恋服务。

通过与基层群众的互动,乡遇良缘社工实践团学会了用同理心理解问题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实践团已服务数百名大龄男青年,通过牵线搭桥、心理辅导组织沙龙等多种方式,帮助不少青年建立婚恋关系,并积极推动多个村(社区)启动婚俗改革,引导村民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念。

实践团成员表示,这次实践活动不仅为乡村婚恋文明建设注入新活力,更展现了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为乡村发展带来积极改变,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未来,“乡遇良缘”社工实践团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协作,探索“产业发展 + 婚恋服务”融合模式,让更多青年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实现个人发展与家庭幸福的有机统一。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