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在京成立

助力产教深度融合 打通“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5-07-07 作者:阮萱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7月6日,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成立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举行。

image.png

专委会揭牌仪式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理事长马培华亲临指导。教育部原副部长张天保,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副主任方伟,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副主任曾德华,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孙星,教育部职成司原副司长谢俐,中华职业教育社原二级巡视员、研究部部长刘志芳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建吉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教育部职成司综合处原处长邬跃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张朱博为大会开幕式致辞会经选举表决由北京邮电大学原副书记李杰担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庆担任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师大海威教育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华柱担任秘书长。

本次会议汇聚了重庆理工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长春职业技术大学等国内众多高校,以及北京师范大学科技集团、中国第一汽车长春汽车检测中心、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行业龙头企业和权威研究机构是高校、企业、社会组织在联合推动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产教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产业人才需求方面的积极探索。

image.png

会议现场

在全球能源转型与制造业智能化浪潮方兴未艾、国家“双碳”目标与制造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专委会的成立旨在打通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壁垒,构建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协同育人新生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专委会正式发布了未来5年校企合作“三个一工程蓝图共建100个联合实验室/实训基地依托院校与企业优势资源,共同打造集教学、科研、实训、技术孵化于一体的前沿平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产业环境与真实项目历练联合定向培养1000名卓越工程师聚焦产业关键技术领域,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为企业量身定制高质量复合型工程技术骨干累计推动10000名学生参与产教融合课程培训将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工程实践与职业素养要求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大规模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岗位适配度。

这一工程的发布,彰显了专委会牵手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人才,为产业升级注入源源不断创新动能的宗旨和目标。

发布会现场举行了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多家知名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企业代表与专委会共同启动了定向培养计划:在未来几年内,联合定向培养千名智能制造及新能源领域的专业岗位人才。

该计划的核心创新在于“入学即入岗、毕业即上岗”的培养理念——学生在校期间即明确未来就业方向和岗位核心技能标准,院校依据企业需求精准开设定制化课程与实战化实训项目,企业深度参与培养全过程,提供真实项目资源、实习岗位及经验丰富的联合导师,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无缝衔接。

本次签约联合培养计划覆盖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核心技术方向,精准对接企业用人刚需整车电子电气(EE)开发方向培养具备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系统集成、测试验证能力的专业人才智能网联通信开发方向 聚焦车联网通信技术(V2X)、车载网络、高精度定位等领域,培养通信协议开发与系统集成人才汽车信息安全方向应对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新型安全挑战,培养从事车载系统安全防护、漏洞挖掘与防御的专业人才;新能源系统开发方向 涵盖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以及充电设施、能源管理等系统开发,培养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技术研发与工程化人才。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响应国家战略、服务产业升级、破解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的积极举措。通过构建企、校、社多方联动的协同机制,专委会将努力成为助力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产教深度融合的“加速器”和高质量人才供给的“蓄水池”,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服务,为新能源与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助力。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