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技术为桥人文为舵 以AI重构语文课堂

发布时间:2025-08-05 作者:郭龙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如何让人工智能技术与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质深度融合,实现提升教学效能与守护语文教育本真的双重目标?吉林省高中语文学科杰出教研组长、吉林省梨树县第一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郭龙芳,凭借20年教坛深耕的积淀与对教育变革的敏锐洞察,给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答案。她将AI定位为语文教学的智慧伙伴,在部编版教材教学实践中,构建起技术赋能与素养培育协同共生的课堂范式,让语文学习在数据驱动与人文浸润中实现深度变革。

郭龙芳

数据赋能:解码文本深层意蕴 搭建思维进阶阶梯

传统语文教学中,文本解读常停留在表象层面,学生难以触及语言背后的思维逻辑与情感脉络。郭龙芳敏锐捕捉到AI技术在文本分析中的独特价值——将隐性语言规律、情感倾向转化为可视化数据,为深层解读搭建阶梯。

在《沁园春·长沙》教学中,她引导学生运用AI文本分析工具,对寒秋”“万山”“百舸等意象进行频次统计与情感倾向标注,生成可视化意象图谱。学生通过对比红遍碧透的色彩数据、争流击水的动态频次,直观感受词人对自然生命力的礼赞;结合AI生成的1925年社会背景关键词云图,更深刻理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背后的时代使命感。这种数据感知+人文体悟的解读方式,使诗词鉴赏既保持审美灵性,又获得科学分析的支撑。

针对《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等抽象概念,郭龙芳创新运用AI互动图谱技术,将理论拆解为亲属关系”“社会交往”“道德规范等维度,每个维度关联教材例证与生活场景示意图。学生通过拖拽节点、补充案例的互动操作,实时观察概念内涵延伸与现实映射,使原本晦涩的理论变得可触可感。AI不是替代思考,而是用结构化数据为思维铺路,推动文本解读从模糊感知走向精准洞察”,郭龙芳说。

精准施策:破解个性学习难题 实现因材施教理想

20年教学实践让郭龙芳深刻认识到,语文学习个体差异远大于共性特征,统一化教学难以满足多元发展需求。AI技术的引入,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技术支撑,使个性化指导从理想走向现实。

在文言文教学中,她构建AI诊断—靶向施策模式。针对《陈情表》《滕王阁序》等篇目,AI作业分析系统自动识别学生翻译高频错误,生成个人文言能力图谱:有的学生一词多义辨析失误率高,有的则在倒装句理解上反复出错。基于此,郭龙芳为学生定制差异化学习路径:虚词掌握薄弱者推送语境中辨析’‘用法微课程,句式理解困难者设计倒装句结构拆解互动练习。这种精准化教学使文言文学习效率提升近三成,更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突破

写作教学中,她创新AI赋能+人文引领双轨模式。在《逻辑的力量》单元议论文写作中,AI工具首先标注文章论证结构、逻辑谬误(如偷换概念、因果断裂郭龙芳则在此基础上,聚焦思想深度与语言温度,引导学生将逻辑严谨性与现实关怀相结合。一位学生反思道:AI指出论证骨架的偏差,郭老师教会我如何为骨架注入血肉,让文字既有力量又有温度。

守正创新:锚定人文教育本质 彰显语文本真魅力

AI与语文融合的探索中,郭龙芳始终坚守技术服务于人文的底线思维。她认为,语文教育核心是立人AI的终极价值在于提升立人的效率与深度,而非替代教师的人文引领。

《赤壁赋》教学中,她未直接采用AI生成的苏轼人生轨迹分析,而是先让学生自主梳理文本中—悲—喜的情感变化,再对比AI呈现的苏轼同期作品情感曲线。当学生发现AI数据显示的旷达基调与文本中哀吾生之须臾的悲叹形成张力时,郭龙芳顺势引导:数据能捕捉情感共性,但文学魅力在于个体生命体验的独特性——这正是需要用心品味的精神密码。

这种理念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中体现得尤为鲜明。她让学生用AI统计黛玉出场关键词频次,引导学生思考:为何字高频出现,却让读者感受到纯粹而非消沉?在数据统计与文本细读的碰撞中,学生逐渐领悟: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对人性之美、文化之根的感知与传承。

范式引领: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 实现和谐共生

从教20载,郭龙芳始终站在语文教育改革前沿。她以AI技术为桥,连通知识传授与素养培育;以人文精神为舵,引领课堂走向深度学习。在其课堂上,技术的理性与语文的感性和谐共生,数据的精准与人文的温度交相辉映,既诠释了新时代语文教师的专业追求,更彰显了教育者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深刻思考。

这种坚守与创新,为语文教育在数字化时代焕发生机提供了生动注脚,也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守正创新的鲜活范本。当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在课堂中深度融合,呈现的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培养具有文化底蕴、思维品质与人文关怀的时代新人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