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湖南科技学院:

深化地方文化育人 构建山乡教师培养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9-02 作者:胡晓 胡勇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湖南科技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这里风景秀美人文荟萃作为舜德文化、柳子文化、理学文化等重要文化的发祥地,这里既孕育了周敦颐、何绍基等历史名人,也诞生了李达、陶铸等无产阶级革命家

自办学以来,湖南科技学院始终坚守为山乡基础教育服务的初心,扎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斐然。近年来,学校以深厚的地方文化为,以现代数字技术为,实现地域文脉与时代命题的双向呼应,构建了山乡教师培养的新范式,为地方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化育人与数字赋能双轨并进

学校将文化育人工程数字化转型同步纳入学校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各二级学院、研究机构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中实现二者的深度耦合。依托湖南省舜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瑶文化研究基地、柳宗元研究所、女书研究所等人文平台,积极注入三维建模、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力量,建成文化数字化实验室12个跨学科育人载体,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为师范生培养和跨学科研究提供实体支撑,帮助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深化对文化的理解。

学校还系统开展舜帝道德文化、柳子古文文化、瑶族民俗文化、古村古建文化等数字化采集与存储工作,构建地方文化基因库、数字博物馆和专题数据库,为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

注重师德养成与人文素养提升

在培养体系方面,学校实现师德养成全程化,将永州地方文化精髓作为课程思政的鲜活素材,融入师范生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化自信,实现文化浸润式育人。同时,依托永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传统文化开展特色师德教育。

学校坚持学科素养与教学能力并重原则,在专业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开设现代教育技术、智慧教室应用等课程,提升师范生微课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等数字技能;以地方文化数字化项目作为课程作业、毕业设计或竞赛课题,在夯实学科基础的同时强化教学技能训练。

学校还在课程中融入永州地方文化及乡土教材开发等内容,培养学生服务地方、热爱乡土的情怀与能力。同时,学校持续深化协同育人机制,16山乡教育创新实践基地,联合开发《永州乡土文化教材》,与永州市及下辖各县区政府、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共同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共同体。

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为深化地方文化育人成效,学校积极打造数字化文化育人空间。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场所,建成文化体验中心、智慧教室、数字互动屏等设施,构建沉浸式学习环境。学生通过这些数字化载体,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校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实现文化传承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师范生职后发展态势良好,他们持续深耕教育信息化领域,在省级教育信息化大赛中获一等奖42项。

湖南科技学院将地域文化解码为师德培育的精神基因、教学创新的素材库,实现传统文化从静态保存动态育人变,通过定向培养解决基层师资短缺问题,借助数字技能提升教学质量,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人才输送机制,构建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资源+数字技术+人才培养+社会应用四位一体闭环培养模式。这一实践大幅提升了学校的育人质量,同时为地方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方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