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中国工程院举办学习袁隆平、黄旭华院士座谈会

发布时间:2019-09-30 作者:林焕新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讯(见习记者 林焕新)“这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也是一个鞭策,希望我们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国家给予的最高荣誉!”9月29日下午,袁隆平院士、黄旭华院士来到中国工程院,参加中国工程院学习袁隆平、黄旭华院士科学精神座谈会时说道。就在当天上午,二位院士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

谈到荣誉,他们并未多言,而说到科研工作,他们有说不完的话想与后辈分享。

“现在我有两个主要任务。第一是实现杂交稻的高产、更高产、超高产。”袁隆平介绍,“现在我们正在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预计10月中旬就能收获,实现每公顷18吨的目标,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而他的另一个任务是“培育耐盐碱水稻”,计划在十年内发展耐盐碱水稻一亿亩,这将生产300亿公斤的粮食,多养活1亿人口。

“来之前,我去跟我的超级稻告别,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地里去。”袁隆平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

会上,黄旭华说起1958年刚开展导弹核潜艇工作时的困难情形,感慨万千:“我开始干工作的时候,国家的工业技术同生产能力严格来说是不具备研制核潜艇的基本条件的,而更大的困难是我们没有专业人才,一个也没有。我们都是土包子。”

当时对于核潜艇一无所知的黄旭华与同事们,面对艰苦的科研条件提出了“骑驴找马”的策略:“没有马,就先骑驴,一边走一边找,一边走一边创造条件,如果连驴都没有就迈开双腿。”他们依靠算盘、计算尺、磅秤,硬是把中国的核潜艇造出来了。在场的人听着故事,无不感动。

“我们搞科研的,必须要有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信心。”已经93岁高龄的黄旭华寄语青年科研工作者。直到去年离休,他从未离开过中国核潜艇事业一天。

座谈会后,中共中国工程院党组决定,号召全体院士学习袁隆平、黄旭华院士许身报国、无怨无悔的坚定信念;学习他们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学习他们矢志不移、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学习他们忘我无私、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严格自律、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