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紧贴时代培根铸魂 深化语文教改行稳致远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高校学者、语文特级教师评析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0-07-07 作者:万玉凤 柯进 梁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今天,2020年高考在举世瞩目中拉开帷幕。在疫情、新高考改革、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语文作为开考的首个科目,备受社会关注。

今年的高考语文如何回应挑战,释放出哪些教改信号?围绕社会关切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高校学者、语文教学一线特级教师,从不同角度评析2020年高考语文试题。

今年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受访点评专家普遍认为,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组织高考,高考命题如何体现时代性?这是今年高考面临的挑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勇认为,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经受住了考验,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除不少高考作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外,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怎么将立德树人反映在考卷上,这很难设计,今年的高考语文命题在这一点做得很好,结合考生的亲身经历,以情境带入,通过考生的所思所想,全面反映核心素养,来实现考查和引导。”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表示,今年高考语文的很多题目带有综合性,题目不是很难,但考查是多角度的,这将会推动新课标精神的进一步落实,新课程改革向好的方向发展。

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是今年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是一张有文化灵魂的试卷。”成都市树德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正高级教师袁学民用这句话概括今年的高考语文全国Ⅲ卷。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说,如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全国Ⅰ卷)、“《古文观止》”(全国Ⅲ卷)、“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国Ⅱ卷)、“中华文化”(全国Ⅲ卷)、“中华文明史”(江苏卷)等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为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试题命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举例说,古代诗歌阅读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龄、陆龟蒙、陆游、韩驹的诗,文学类阅读中海明威、沈从文、刘庆邦、葛亮、于坚、梁衡的小说和散文,语言文字运用中篆刻艺术、潍坊风筝等语料,都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越野滑雪、有氧运动等素材,传达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体育意识。蒋子龙《记忆里的光》、白居易《观刈麦》等素材,则蕴含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

科学考查,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语文试题选材和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及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凸显应用,为培养语文关键能力导向。”湖北省实验中学特级教师许红明举例说,全国Ⅰ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选材“新基建”,同时考查新基建和疫情的关系,既体现了抗疫的巧妙入题,又切实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综合运用语文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说,今年高考语文试题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科能力考查的科学途径。

首先,取材多样,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指出,在考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试题重视对“读什么、如何读”的引导,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全国Ⅰ卷的文学类阅读为例,材料节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小说长于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试题由此出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与作品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各类信息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甄别信息、整理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成为重要的语文能力。全国Ⅰ卷实用类阅读聚焦“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加大了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其次,巧设情境,聚焦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在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今年重点考查语句补写、文段压缩、语病辨析、成语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

如新高考Ⅰ卷第20题要求学生分析不同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从语言环境、语体风格、逻辑重心等方面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正误好坏的判断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强语言表达能力。又如,浙江卷的第6题给出两组宣传抗疫的图片,要求学生为图片拟出标题,并简要评价图片的创意,既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语言发挥空间,又能考查出语言表达的概括力和精确度。

此外,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如全国II卷第15题,要求学生回答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学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守正创新,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今年的高考命题稳中有进,体现了‘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时代性,越来越好地彰显了高考的定位和规律,将服务选材和引领教学结合起来。”高考内容改革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表示。

“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即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说,2020年新高考语文命题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支撑,通过精心选择材料、设计题型、完善试卷结构等,加强教考衔接,将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语文命题紧密结合,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养、能力、水平为考查基点,促进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综合改革行稳致远。

首先,加强教考衔接,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增强试题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协同性,是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举措。试题在材料选取、设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情境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

比如,语言文字运用题对接“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观察具体语言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体会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从而使教考衔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

其次,坚定改革步伐,推动新高考平稳落地。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指出,今年考试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坚持高考内容改革的正确方向,努力体现高考综合改革精神,既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助力新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

在试卷的结构上,布局更为均衡。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变化的题型,回应了新课标中对核心素养的要求。”海南中学高中语文学科组副组长、高级教师陈芝航认为,这既能涵盖中学教学的阅读类型范式,又能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对接,增强了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便于设计更为灵活的问题情境。

在试题设计上,增加主观题的设置,对语文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现代文阅读I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论证能力,文言文阅读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以问答题的方式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这些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新题型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

如全国新高考I卷信息类阅读题“历史地理学”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组长、高级教师刘芸认为,这需要学生准确解读全部阅读材料,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对材料准确理解、分析和综合,同时需要学生知道定义的要求,这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的要求,有利于鼓励学生发挥与创造,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稳字当头,坚定学生作答信心

“在海南使用的新高考Ⅱ卷中,试题素材中出现了海瑞这位海南学生所熟悉的人物,不仅体现了地方特色,在紧张的高考时刻,还另考生感受到命题者的关爱。”在采访中,陈芝航特别提到今年高考中的人文关怀。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在今年特殊的考试背景下,试卷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稳预期、稳难度、稳情绪,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坚持公平原则,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平稳进行。

据介绍,今年高考语文命题不仅试卷结构稳定,考查内容也与教学内容相符。全国Ⅰ、Ⅱ、Ⅲ卷试卷结构与2019年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新高考I卷、II卷试卷结构与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现代文阅读I、现代文阅读II、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全国I、II、III卷的考查内容依据上一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高考I、II卷考查内容遵照四省《2017级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

以名篇名句默写试题为例,全国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国I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荀子·劝学》《醉翁亭记》《赤壁赋》,全国III卷出自《论语·述而》《观刈麦》《阿房宫赋》,均为上一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新高考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论语·先进》《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新高考I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登岳阳楼》《六国论》,均为四省《2017级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推荐的背诵篇目。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介绍说,试题从素材选取、试题设计等方面综合把控难度,使其与学生总体作答能力水平相当,让学生都能发挥出应有水平。

精选背景熟悉的材料。以论述类文本为例:全国I卷的材料主题是“孝”的内涵形成及历史演变,文章中提到的家庭伦理问题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全国III卷的材料对《古文观止》备受读者欢迎的原因进行分析,条理清楚,而《古文观止》为广大学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选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以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为例,语料话题分别是有氧运动、噪音、食物消化、电子阅读、风筝等,均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试题平实,考点和题型更多体现延续性。以古代诗歌阅读的问答题为例,或者问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问诗歌阐述的道理,均着眼于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最基础的内容。

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语文试题的命制依托于各种类型的语言文字材料,而材料、特别是文学性材料的情感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答题时的情绪产生一些影响。今年高考命题材料选择强调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对于学生来说,亲切友好、乐观积极。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全国I卷的《越野滑雪》讲述的是普通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全国II卷《书匠》刻画的是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全国III卷《记忆里的光》探讨的是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新高考I卷《建水记》呈现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诗意,新高考II卷《大师》表达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体现的亲情。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对于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刚刚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来说,既是亲切的,也是弥足珍贵的。(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万玉凤 柯进 梁丹)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