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以璇)11月1日,北大教育学科重建四十年纪念仪式暨“世界变局与教育未来”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叶静漪表示,在大时代背景下,对教育事业和活动的研究将变得更加重要,教育学科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举办北京大学教育学科重建40周年的庆典,不但是总结回顾40年筚路蓝缕的创业史,更是为了探索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应对教育变革带来的挑战。
“北大教育学科的发展,得益于从现实中发现问题,从学科角度去审视和分析问题,从政策角度去提出改造实践的对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阎凤桥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厉以宁、陈良焜和其他国内学者组成的课题组,收集了100多个国家1961至198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公共教育支出等数据,通过计量分析,提出当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公共教育支出应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这一研究结论成为长期指导我国教育财政投入的政策指南。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高等教育路在何方?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认为要完善“内循环”机制,通过提高在顶尖大学与其他大学、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资源调配的公平性,建立起内部发展的健康机制,为区域发展做贡献,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谢维和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建设发展与办学模式的成功,充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办学模式并非唯一,各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都可以选择走自己的道路,进而形成全球多元化的教育格局。
据介绍,北大教育学科肇始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奠基于1924年教育学系的成立,1937至1946年抗战时期,教育学科和师范教育在西南联大弦歌不辍,谱写了民族存亡的悲壮进行曲。1949年,北大教育学科迁至他校。直至1980年,北大成立了高等教育研究室,教育学科得以重建。2000年,在整合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经济研究所、电化教育中心基础上,成立了教育学院。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