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徐飞:“十四五”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处理的几个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11 作者:徐飞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微信图片_20201211183010.jpg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五中全会精神是指引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向,也是做好“十四五”高校创新创业计划的根本遵循。日前,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举办的“十四五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分会理事长、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教授表示,谋划“十四五”全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应该着力处理五大关系。

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关系。高校要深入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通过理论有效地指导、规范创新创业实践。要把创新创业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坚持真抓实干,并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发展完善理论。要不断总结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中国范式及本土问题,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处理好专业教育、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关系。高校要将学科优势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优势,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学校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产学研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构建“面向全体、结合专业、梯次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处理好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有机结合的关系。高校要把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和优势,把学生参与科研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形式,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注重汇聚各类社会资源、拓展育人空间,与政府、行业和用户实现多元主体的跨界整合、协同创新,打造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大平台。要形成政产学共同体,采用政府扶持、高校支撑、企业参与的模式,推进不同主体和不同区域之间的协同创新,建成新型产教融合教育体系,打造产业人才高地,推动协同创新向纵深发展。

处理好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关系。劳动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创新创业元素,创新创业也是新时代科学劳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建立以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基础,以创新创业素质形成为进阶,以创造性劳动知识与能力的学习为核心,融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为一体的双融合的目标体系。要积极引入政府及各类群团组织,协同搭建各类资源平台,为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创造条件保障。

处理好“四新”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关系。当下要重点做好创新创业教育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的融合。要积极发挥不同类型高校的优势,积极培养学科交叉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处理好创新创业教育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关系。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创新创业教育常态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借助数字化技术,打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学习知识。要积极将线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的经验体验转化为线上资源,推动更多人参与和共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理事长、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 徐飞)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