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追寻学科德育的润物无声、落地有声

发布时间:2022-03-10 作者:黄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黄星)“1亿张A4打印纸摞起来有多高?”“推算1亿粒大米有多重?”近日,福建省福州市华侨小学教师倪艳玲在“1亿有多大”的数学课上,对“1亿”这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的大数,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研究、验证方案完成推算。

“全国每人节约1张纸,相当于14座珠穆朗玛峰高。”“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一个人吃一辈子都吃不完。”“每人节约1秒,全国人民加起来就可挤出42年多的时间。”学生在推算中发出阵阵惊叫声,不断感叹“不能浪费”“要珍惜粮食”“要珍惜时间”……这堂课中,教师基于数学学科的特点设计推算任务,培养了学生的数感、数学思维、科学精神。学生在推算过程中也深刻体悟到节约和珍惜的重要性,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育德教育润物无声。

如何增强各学科教师的德育意识?如何破解德育在学科渗而不透的难题?如何发挥学科德育润物无声的独特价值?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长年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福建教育学院教授黄丽萍的脑海里。

在黄丽萍的倡议下,福建教育学院成立了研究团队,最初的探索是从教材开始的。该团队对中小学各学科教材内容逐一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德育资源。德育元素挖掘出来了,但他们很快又发现,学科德育的融入较为生硬,这不是学科德育应有的特点。

研究团队的目光开始从教材转向课堂,组织一线教师参与专项课例研究。在一次次的实践、改进、再实践、再改进中,一个个典型课例逐渐生成。课例中包含的德育元素从学科中自然生发,育德方式与学科教学完美契合。

“实践行动是价值观培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建立教学和生活世界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过积极的学习生活,为外化于行创造条件和平台,让学生沉浸其中。”黄丽萍说。

在福州屏东中学屏北分校,黄丽萍团队中的周灵、庄学恩两位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垃圾分类问题的教学进行重构整合,使学生在对真实、复杂问题探究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习得技能、自主修德。

“这次学习让我深刻感受到垃圾分类对福州市乃至整个中国的重要性。我的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有了提高,也更深刻地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黄泽健在课程总结中这样写道。课程结束后,学生们的研究成果“福州市中小学校园垃圾分类现状调查与建议研究”在省、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教师是优化学科德育的关键。福建教育学院既是高校,又是以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为主业,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整体建设方面有优势,应当主动作为。我院教师要努力成为课程思政的标兵,并以课程思政引领中小学教师做好学科德育。”福建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郭春芳说。

在学院领导的引领下,福建教育学院文科研修部集合全院力量,联合其他高校,牵头成立“福建省大中小学课程思政教研联盟”,让课程思政与学科德育携手,通过讲座、论坛、课例研磨等多样化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针对中小学一线教学的研训。《优化学科德育,落实立德树人》《做学生品德、品行、品格的大先生》《歌声里的百年党史》《厚植化学教师的政治底蕴》等一批课程受到学员的欢迎。

“高校教师以身示范,以课程思政引领我们做好学科德育,这样的研训对我们的指导很精准。这样的教研促进了大中小学跨学段跨学科交流,我们相互启迪,收获颇丰。”福建省晋江华侨职业中专学校教师黄培忠说。福州市鼓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和泉州市晋江市教师进修学校在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后,还组织了幼儿园教师加入教研联盟。联盟队伍不断壮大,成果也愈加丰硕。在优秀课例的基础上,教师们完成论文30多篇。除教研联盟,语文课程思政研究室等机构也陆续成立。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