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做好这几点,精准解决学习效率低的大难题

发布时间:2022-06-22 作者:管建刚 樊小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双减”之后,新的教育焦虑在一些家长、教师中蔓延,最大的担心是学生学习质量(成绩)会不会下降。要使“双减”可持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拟从课堂教学和作业等关键环节入手,围绕几个习以为常的做法,讨论如何通过改革走出效率低下的盲区。

着力用好高质量作业才能保证不降低教学质量

减负,一线教师的主要精力落在如何用好已有的高质量作业上。怎么用?

一是作业布置要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学校有配套的暑假作业本。暑假作业发下去,学生会怎么做呢?有的学生用前一周全部干掉;有的学生拖到开学前一周挑灯夜战。老师经常会表扬前者,批评后者。暑假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每天“温故而知新”,其实两者都没有达到。有效的暑假作业是这样的:暑假前一天布置暑假第一天的作业,学生完成后线上提交,老师当天线上批改后返回订正。暑假第一天布置暑假第二天的作业,第二天布置第三天的作业,如此类推。暑假结束,学生完成了作业,教师完成了批改。学生实现了每天的“温故”,教师也把批改这座大山分散在每一天完成了。

二是作业务必保证学生独立完成。

一位女同事教书20多年,教学质量年年名列前三。我追问她怎样做到的,她的一句话让我彻底服气了。她说:“我的学生的作业都是在我眼皮底下完成的。”作业是看别人、抄别人的,那么设计得再好也没有用。以前,学生完成书面作业主要有两个时段:一是课间;二是回家。前者侵占了学生的休息时间,还导致学生相互抄作业。于是,不少老师安排“密探”随时打小报告。至于后者,没有一个习题网上没有答案。在老师眼皮底下完成作业,一定是“独立”的。独立作业是高质量使用习题的重要一步。

三是有效讲评和订正。

查漏补缺是作业的主要目的之一。对题只是复习和巩固,错题才能提升和发展。有经验的老师会让学生准备“错题本”。有效批改、有效讲评和有效订正,即高质量作业的“最后一公里”。作业老师要批改,错题老师要讲评;讲评后学生要订正。然而,课程设置从来没有给一线老师提供讲评作业、订正作业的时间。单元练习一节课,讲评和订正也要一节课。“双减”以来,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不超过“60分钟”,讲评和订正的时间也要“60分钟”。这

“60分钟”怎么来?要么挤占学生的课余时间,要么占用所谓的“副科”。从现实来看,课后服务时间用来有效讲评和订正作业是最理想的。

“减负”跟“减肥”类似,语文、数学、英语都减掉20%的作业量,减负成功了。高质量布置、完成、订正这三条做好了,教学质量肯定不会降。“教学质量不降”,减负才能成为新常态。

让学生在课堂里“忙起来”才能解决教学效率问题

长期以来,作业课间做、作业回家做几乎成了惯例,学生少写乃至不写书面作业是课堂常态。“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课堂学生都在做什么呢?答案令人吃惊:华东师范大学的一份报告说60%的学生在开小差。一次次推门听课告诉我们,开小差的比例还远高于60%。大面积的开小差现象是教学方式的错。

以小学语文为例。一线老师常用的教学方式有:(1)开火车读。前面的同学读,后面的同学要听。还没轮到的,的确会听,已经开过“火车”的,没事了,无事就会生非。(2)指名朗读。指名一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呢?低年级学生举手积极,一旦没喊到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心里一个劲儿问:为什么又没轮到我,为什么又没轮到我……高年级学生本不太爱举手读课文。所谓的“生生互评”,大多被“他读得很响亮”“他读得很流利”的套话所替代。(3)指名回答。一生作答,其他学生呢?有的根本就没想听,因为一堂课都在听,听腻了;有的想听而听不见,因为自信、响亮的学生不多;有的听到了也不知道说什么,因为大多学生的回答结结巴巴、以词代句。(4)小组讨论。一个班级50个学生分成10多个讨论组,一片嗡嗡声中哪分得清真讨论还是真聊天。当下,一线老师最头疼的正是课堂管理。

以上四种常见常用的教学方式要想有不错的成效,“认真听讲”是一个必要条件。然而我们要呼吁,不要再拿“专心听讲”为难孩子了。听同年级老师的课我们从头到尾专心听讲吗?一次又一次的教师会我们从头到尾认真听讲吗?一次又一次的培训我们确定自己不刷手机、不开小差吗?让学生不开小差的有效打开方式是:让学生忙起来,而不是只带着两个耳朵“听”。语文课上,学生忙什么?读、写、背。当堂读熟该读的课文,背出该背的内容,写完该写的作业。基于此,我们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地做实了三句话:

第一句: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的什么还给学生?课堂时间。还给哪个学生?还给“每一个”学生。我们的家常课改革用自由读、齐读基本取代了指名读,以书面提问取代了口头提问,以书面回答取代了口头回答,同一时间内大家都在读、大家都在背、大家都在写。课堂效率不是看站起来回答问题的那个学生,课堂效率根本上是几十个学生在同一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家常课改革,做到了把70%的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一篇精读课文一般上两课时,即56分钟以上的时间还给每一个学生读、写、背。“双减”之后,这些也确保了作业基本不出课堂。

第二句:学而时习之。

“学而时习之”的“学”和“习”是一组对应关系。孔子告诉我们,“学”了要“习”,要“时习”,经常

“习”,时时“习”,反复“习”,这里的“习”是“练习”的“习”、“实习”的“习”。课堂上“学”了5分钟,要“习”10分钟、20分钟。“学”是重要的;比“学”更重要的是“习”。能力主要是“习”出来的,而不是

“听”出来的;优秀主要是“习”出来的,而不是“听”出来的;我们的改革,每一节课都有一张任务单,任务一、任务三以读背的方式“学”,任务二、任务四以笔答的方式“用”。任务一和任务二是一组“学”和“习”的对应关系,任务三和任务四也是。从一人读书(回答)、全班“吃饱”的“大锅饭”,到人人参与的“承包责任制”,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忙着读、忙着背、忙着写,课堂纪律自然好了,开小差的自然少了,各类该完成的作业也都在老师眼皮底下完成了。

第三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学习,不断进行实践活动。教师这个“主导”也要做两件事:(1)出方案、出任务,给学生这个主体布置合理的“学”和“习”任务,并给出“学”和“习”的方案;(2)组织、管理、激励学生完成好“学”“习”任务。每一课出什么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案是一份非常专业的活,同时也是工作量很大的活,为此我们聘请特级教师、组织骨干教师一起开发了1-6年级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语文园地、每一个单元作文的家常课任务单。课堂组织、课堂管理、课堂激励是“老师”这个主导者、管理者每一堂课都要干的活,然而一线老师最迷茫最困顿的也是课堂管理,很多老师错把“课堂管理”等同于“管纪律”。为此,我们开发了课堂管理口令、课堂管理手势、课堂管理闹钟、课堂激励印章、课堂管理Q币等管理工具。

科学进行时间管理才能还孩子自主与闲暇

减负的根本是“减”出时间,还学生在校园散散步的时间、发发呆的时间、聊聊天的时间、晒晒太阳的时间,还学生回家玩耍的时间、兴趣的时间、瞎掰的时间、想干啥就干啥的时间……然而,学生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杀手1:作业效率。

作业负担与作业速度、作业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少家长反映作业过多的原因之一是孩子的作业速度、作业效率出问题了。学生的作业速度和作业效率不只跟他的童年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也跟这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不少老师抱怨学生作业拖拉,就向家长打小报告。这样的做法不可取。作业速度、作业效率如此重要,重要的事情应该放在重要的地方——课堂——来完成,重要的事情应该由专业的人员——教师——来完成。我们的改革,任务二和任务四的当堂作业,每次都有计时器限时完成,时间到了没完成的都算错。如果完不成的学生多,第一个月课间延时给5分钟,第二个月课间延时给4分钟,第三个月课间延时给3分钟……以此来训练学生的作业速度、作业效率。作业速度快的学生,规定时间还没到已完成了所有作业就读背奖励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好零碎时间。作业效率=作业量÷作业时间,每一节课都在计时器的帮助下训练学生的作业效率,这是一条实践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路。

时间杀手2:作业订正。

不少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完成当天的书面作业。这不过是把原本回家做的作业变成了在学校里做,它会导致参与课后服务由“自愿”变成“被自愿”,不然无法实现“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的“双减”要求。所谓的“基本完成”,不少老师理解为“大部分完成”,这不准确。此话后面还有一句“初中生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初中生才是“大部分”。小学生的“基本完成”就是没什么特殊情况都要完成。我们的家常课改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当天的书面作业,当堂巩固、当堂促进、当堂检测和全员反馈,以“刚需作业基本不出课堂”来回答“双减”提出的“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另外一个问题,课后服务时间如果用来做书面作业,那什么时间讲评和订正呢?只能在课间、午间和各种休息时间,语数英三科的讲评和订正挤占了学生绝大部分校内闲暇时间,很多学生几乎马不停蹄地从一个办公室到另一个办公室。这样造成大量学生在校内学习的负担无论作业时间和作业内容都大大增加了。我们要求“刚需作业基本不出课堂”,课堂上完成了作业,课后服务时间进行讲评和订正,课间学生可以有时间去凭栏远眺,午间学生可以有时间去操场上晒太阳。

时间杀手3:非书面作业。

减负是“攻坚战”。不允许订购教辅,家长自愿购买;不允许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可以布置“自我挑战,自愿完成”;“自愿作业”堵死了,可以布置非书面回家作业,读的作业、背的作业、实践作业全都搬回家……“减负”不是拿走了一个东西,又塞过来一个东西。“减负”的根本在于还给孩子闲暇时间,还给家庭闲暇时间。以任何名义剥夺孩子的自主时间、闲暇时间,都是违背“双减”精神的。我们的改革提出的“刚需作业基本不出课堂”,既包括抄写和默写、课文后的习题、配套练习册的习题等“刚需书面作业”,还包括当堂读熟课文、当堂背出要求背诵的等“刚需口头作业”。

(管建刚  樊小园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长安实验小学)

《人民教育》2022年第10期原题为《直击学习效率盲区》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