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来华留学教育的中国价值观传播探索

发布时间:2022-07-18 作者:谢文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摘要]做好来华留学生中国价值观的传播,帮助来华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来华留学生中国价值观传播过程中应破除理念滞后、方法陈旧、不适应国际学生学习特点的问题,内容上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授,补充注重当代中国价值观的引领,形式上从“单声道”的授课转变为探究式的体验,实现“知行合一”的浸润式教育。本文以上海大学知华教育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国际化视野下面向来华留学生价值观传播的内容、方法和载体,开展基于校本实际的来华留学生知华教育。通过典型案例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和规律,从而丰富和发展相关理论,提高来华留学生中国价值观传播的实效。

[关键词]国际化;来华留学生;中国价值观;知华教育


p33.jpg

2021年,上海大学中外学生赴延安进行暑期社会实践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文化多元造成的价值冲突又在不断增多。世界各国都致力于构建自己国家的价值观,弘扬自身的文化特色,努力扩大自己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虽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国际社会仍然对中国有很多误解、歪曲和抹黑,国外媒体和政客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因此,塑造中国在国际上的正面形象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要在中国价值观的指引下进行,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更好地让世界认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来华留学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事业和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来自196个国家和地区的49.22万来华留学生在我国1004所高校学习。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主要的留学目的国。来华留学生接受中国高校的教育,是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受众和中国价值观的亲身体验者,是大外交格局中的主体之一。来华留学生作为国家间人文交流的载体,无疑在国际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价值观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一、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而这些主张、智慧和方案背后所包含的正是中国价值观。中国5000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独树一帜的灿烂中华文明。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是中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价值观的传播要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全面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共同价值观。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有助于国际社会更清楚地理解中国,而理解中国必须能够理解中国价值观。

来华留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播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能够亲身感知中国价值观,成为中国形象的潜在代言人。习近平在对2014年12月召开的全国留学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指示中强调,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培养造就更多优秀人才,努力开创留学工作新局面。习近平在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中希望各国青年能携手为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由此可见,来华留学工作是树立中国国家形象、做好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我国软实力、发挥大国外交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对来华留学生中国价值观传播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来华留学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知华友华的来华留学生,其中有些人回国后成为其母国的社会精英,在促进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吸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年精英来中国留学,了解和认同中国价值观,从而构筑未来合作发展的友好基石,对于拓展我国国际合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来华留学生中国价值观传播面临新挑战

(一)文化背景不同导致的价值观差异

来华留学生生源的多样化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导致学生对中国价值观的包容认可度不同。因文化、宗教、风俗习惯的差异,对同一事物容易产生不同的看法。面对复杂的文化背景,实现“民心相通”的前提是基于相互之间的文化认知和文化理解。实现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要把握不同群体的心理、文化、习俗差异,针对不同群体有的放矢。

(二)信息接受渠道不同导致的认知差异

信息接受渠道不同引起的认知差异,导致来华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仍以本国媒体或西方媒体为主。某些西方国家从地缘政治出发,担心中国综合实力的相对增长会削弱其在全球的影响力;从国家制度和发展模式的竞争出发,担心中国的大国影响力进一步提高;从西方的理念和标准出发进行臆测,对中国进行蓄意破坏和抹黑。“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对中国这样一个和平发展反对霸权的大国完全不适用。中国多次向世界宣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在坚持自己和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积极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三)高校面向来华留学生进行中国价值观传播的差异

面向来华留学生的中国国情教育亟待完善。我国高校来华留学生的中国国情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还未形成成熟的教育教学模式,比如内容上仍然以中国传统文化交流体验为主,教育方式还是以灌输式为主,来华留学生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知华教育”如何向来华留学生传播中国价值观

上海大学知华教育项目于2014年启动,以提高知华友华国际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传播中国价值观,始终与国家发展趋势和政策保持一致,服务社会发展。上海大学国际学生知华教育项目立足于本校特色,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和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不断的教学创新中探索高校国际学生培养新模式,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知华系列”上大品牌。

(一)打造知华教育品牌,形成来华留学生中国价值观传播新模式

知华教育以培养知华友华、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为目标,在国际学生生源多样、价值理念多元的特殊背景下,根据国际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知华教育计划,包括知华讲堂、知华导师、知华导生与知华实践“四位一体”的教学内容。“知华讲堂”通过精心准备的内容设置传授知识,塑造国际学生的主观认知;“知华实践”通过课外社会实践强化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向往。知华教育不仅通过知华讲堂和知华实践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实现“知行合一”的浸润式教育,还通过优秀知华导师、知华导生促进中外学生融合。

上海大学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建设,从全程导师中选拔出“知华导师”,与国际学生结对,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在生活上关注国际学生心理健康,在文化上帮助国际学生融入中国,在学生创新创业上给予支持。为国际学生提供学术支持的同时,引领国际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积极认知,建立价值认同。聘任思想政治素质高、学习成绩优异、有较强工作能力的高年级中国学生为国际学生“知华导生”,利用朋辈间的交往,引导和帮助国际学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与辅导员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建立朋辈沟通机制。

在体系上,知华教育把单纯的参观游览升级为“讲座、参观、引领、感悟”四合一的教育模式。设计了系统化和常规化的知华讲座内容,开设以提升国际学生对中国的认知度为目的的知华讲堂,建立了知华实践与知华讲堂相配合、知华导师为指导和知华导生共同参与的模式。在知华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相当于“运动员”,需要经历从立题调研到实地探索、形成报告的完整过程;教师则是“教练员”,发挥引领、指路、及时提供专业知识“补给”的作用,主导全过程。2021年5月,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邀请专家开设题为“感受中国脱贫攻坚的领导力量”的主题讲座,同年7月开展了上海大学中外学生延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知华导师引导国际学生从延安革命精神和脱贫攻坚的角度,与知华导生一起分小组完成实地调研,形成报告。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亲身体验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更进一步推动了他们对中国价值观的认同。

(二)创新内容与形式,增强来华留学生中国价值观传播的吸引力

“知华”的内容不仅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更要了解中国的当代国情,了解中国的价值观。“知华教育”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当代社会三个方面,让国际学生从古代历史文化到现代人文特色,从政治经济发展到中国科技成就,全方位了解中国。而“知华”的形式则是在实践中通过感染教育法使国际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实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1.以中国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挖掘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主题涉及中国书法、绘画、中医、武术、音乐、茶道、服饰、京剧、曲艺等相关内容,让学生体验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体悟中国优秀传统价值观。

2.以当代中国为主要内容,了解全面、立体、真实的中国。内容包括中国哲学、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城市文化、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积极组织国际学生走出去,通过寻访丝路起点、中国航海文化体验、曲阜孔子文化体验、上海城市探访、黄海湿地生态中国行等活动,实地切身感受中国、行知中国,用亲身实践了解中国,提升教育方式的体验感。

3.挖掘时事热点素材,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共同价值的中国认识。新时代国际学生特别关注国际国内时事、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等,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知华讲堂特别设计了讲座,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主讲。如“中国之治”“香港的过去与现在”等讲座与研讨,向国际学生展示中国视角,解读中国政策的渊源,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并分析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通过对中国抗疫措施和成绩的探讨,既引导学生建立对中国制度优势的正确认知,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中国的认同感。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能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世界、理解中国。

(三)拓展传播新途径,提升来华留学生中国价值观传播的精准度

互联网打破了时空界限,使人们能够跨越国界在一个新的空间里交流,大大拓展了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载体和平台。在国际化背景下,做好中国价值观的国际传播,就要发挥好新兴网络媒体作用,增强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来华留学生通过网络自己讲述在实践中的体悟,能更好地跨越文化和地域的藩篱,赢得世界的倾听,赢得各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

疫情期间,上海大学利用云课堂的优势,把课堂从校内开到了全球。几位专家教授从疫情防控讲到中国的制度优势,从疫情中的世界经济讲到全球卫生治理,再拓展到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在线直播保证了学生在特殊时期的正常学习,也为身处不同时区的学生提供了观看录播的机会。讲座不但吸引了本校的国际学生,还吸引了其他高校的国际学生和中外教师。

上海大学国际学生知华教育注重中国价值观对学生成长的浸润熏陶,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伟大成就背后的文化和制度优势,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引导学生挖掘、发现、体会中国发展成绩,推动学生在社会与国家、历史与文化、科技与创新等方面对中国的深度认同和理解。发挥精神层面的感染力,从大处着眼,从小处落实。真正让每一个知华友华的国际学生都能成为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和进步理念的使者。挖掘并培养国际学生中的领袖人才,培养出一批了解中国文化、认同中国国情的“友华”国际学生,让作为“他者”的国际学生成为正面传播中国价值观和中国国家形象的有效渠道。

经过知华教育的培养,上海大学的来华留学生在国内外人文交流舞台崭露头角。如土库曼斯坦学生KRISTINA创作的动画短片《新中国之歌》,被新华社、文汇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报道。乌克兰学生HAIDARZHI ALBINA参与新华社《奔小康路上·共圆小康》系列纪录片拍摄,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小康故事。老挝学生PHETSAMONE PHOMMOUNY撰写的文章《中老友谊之我见》在上海日报、老挝万象时报等媒体刊发,展现了中老两国人民在疫情中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情谊。土耳其学生ANIL SOLMAZ将XI JINPING WIT AND VISION—SELECTED QUOTATIONS AND COMMENTARY(《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翻译成土耳其语,有效促进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国际传播。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他们都在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传播中国价值、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p34.jpg

2022年春,上海大学国际学生辅导员与国际学生志愿者团队参加疫情防控工作       摄影|潘美瑜

四、做好来华留学生中国价值观传播,唱响中国之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国际化视野下面向来华留学生群体的中国价值观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不同领域的资源形成合力。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文化背景和信仰不同,要从加强留学生对我国的了解和认同的目标出发,设计并实施适合来华留学生认知特点的内容。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阐述当代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全球治理中所蕴含的中国价值观。通过第一、第二课堂相结合,以亲眼见、亲耳听、亲自走、亲口问的方式了解真实的中国。加强网络作为中国价值观传播的重要手段,提升新媒体对中国价值观传播的能力。从来华留学生自己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观,赢得世界倾听,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作者 谢文博 系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并讲话[EB/OL].(2021-06-01).http://www.gov.cn/xinwen/2021-06/01/content_5614684.htm.

[2]人民网.习近平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的回信[EB/OL].(2020-05-1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6996195731735404&wfr=spider&for=pc.

[3]新华网.习近平: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EB/OL].(2015-08-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8/08/c_128106702.htm?isappinstalled=0.

[4]项久雨.“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三重向度[J].思想理论研究,2019,7:35-42.

[5]李辽宁.公共外交:“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重要载体[J].理论与评论,2019,5:33-43.

[6]康小兵.“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新机遇与新对策[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8,36(6):26-29.

[7]杨晶,吴文艳.关于当代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关键问题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9,1:51-53.

[8]项久雨,张业振.关于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双月刊),2017,5:135-145.

[9]张恒军,唐润华.中国价值观全球传播的新契机和新逻辑[J].社会科学战线,2018,3:151-157.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项久雨,潘一坡.习近平中国价值观国际传播的三个维度[N].长江日报,2017-7-10.

[12]全克林.面向东盟来华留学生的中国价值观传播路径构建[J].百色学院学报,2019,032(001):78-82.

[13]宗麟.来华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语用学原则研究[J].侨园,2020(9).

[14]张晶晶.浅谈儒“五常”价值观下的高校留学生教育[J].科技视界,2018,000(025):104-105.

[15]王耀辉,苗绿,郑金连.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R].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45.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7]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29.

[18]光明网.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EB/OL].(2021-01-04).https://m.gmw.cn/baijia/2021-01/04/34514743.html.

来源:《神州学人》(2022年第7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