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9月20日讯(记者 林焕新 张欣)“过去这十年,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在教育部今天召开的“教育这十年”“1+1”系列第十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说。
刘宝存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不动摇,不断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全面提升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增强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亲和力。
第一,我国坚持以顶层设计为先导,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政策,这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正是在各项政策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不断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总体布局,统筹规划、重点推进,逐步形成了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刘宝存说。
第二,我国坚持以“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支点,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格局。我国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开展共建国家双边多边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加强规划对接和政策磋商,商定“一带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总体布局,探索教育合作交流的新模式,增进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协调推动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与共建国家形成了平等、包容、互惠、活跃的教育合作态势。
第三,我国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全面推动教育对外开放,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心和成效。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同其他国家学历学位互认、标准互通、经验互鉴;积极发展出国留学教育,充分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同时,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推进中外人文交流特别是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促进教师、学生流动和校际交流。
第四,我国坚持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和多边组织的合作为抓手,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这决定了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国际情怀。我国为全球性教育问题的解决、创建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教育治理机制,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