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赓续红色血脉 厚植“三农”情怀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三纵三横”文化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2022-11-09 作者:刘启华 史明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职业院校“三全育人”案例(16)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毛泽东、徐特立、黄兴曾在此任教,毛泽覃、王首道、田汉从这里走出,袁隆平曾是学校名誉校长。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学校积淀形成以湖湘文化为根、以红色精神为魂、以“三农”情怀为本的“修业”农业职教精神。2018年,学院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与实践“赓续红色血脉 厚植‘三农’情怀 ‘三纵三横’文化育人模式”,先后立项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和学校,绘制出具有生机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画卷。

聚焦“湖湘文化+农业文化+修业文化”,构建文化育人体系。湖湘文化的精髓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农业文化强调“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学校办学积淀形成的“修业”文化蕴藏着“教育救国的革命精神、艰苦办学的奋斗精神、崇朴尚实的职业精神和服务‘三农’的奉献精神”。将三种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构建“三三融合”的文化育人体系,打造“修业”职教精神文化品牌。

一是开发特色文化课程模块。以“寻访修业人”“生机书香经典诵读”等项目为纽带,打造“湖湘文化选读”“修业文化”等课程模块,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典型案例,开发12本文化育人教材,其中3本为“双语”教材,供留学生使用,并输送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二是打造立体文化育人平台。整合教学、“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平台资源,打造覆盖项目化课程、教材、管理、评价等于一体的文化育人平台。

三是健全学分积分考核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修学分包含文化课程和文化实践;推行积分制,学生参与活动获取积分,用积分兑换实践学分。

创新“三纵三横”文化育人模式,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纵向覆盖方案设计、组织实施、效果评价三方面,横向涵盖体验式、浸润式、沉浸式三梯度相融通,形成“三纵三横”文化育人模式。

一是体验式。每学期学生登录平台,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项目。每个项目组成学习小组,在助理的帮助下,学生自主探学、小组研学,体验文化魅力。

二是浸润式。体验学习后,邀请老红军、“土专家”、优秀校友等分享经验,学生结合自己的心得宣讲相关内容,与听众进行情感交流,分享学习成果,浸润于脑。学生参与活动的材料上传管理系统,纳入考核。

三是沉浸式。通过线上重走长征路、观看红色电影和参观毛泽东故居、隆平水稻博物馆、校史馆等校内外专题活动,创新案例导学、引导领学、合作研学、分享赏学、互测评学等五学模式,打造乐学空间。发挥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打造学习共同体,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厚植“三农”情怀,探索多元育人路径。按照课堂与课后、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三结合”的教学理念,推行教学课堂、课后活动、校外实践、网络课堂“四联动”的育人路径,立足“三全育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升育人效果。

一是课堂教学。打造文化育人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学校简史”等12门文化类选修课程,开设“普通话与汉字训练”“农耕文化”等通识课程。修订课程标准,强调文化素质培养与知识培养并重。

二是课后活动。构建学校、二级学院、班级三层活动体系。校级力争打造省级品牌,由职能部门牵头,常态化开展“书香校园”“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活动;院级推行“一系一品”,如种植类专业的“魅力园林”、养殖类专业的“生动矩阵”等精品文化活动;班级着重推行文化展示和评比,并与班主任绩效挂钩。

三是校外实践。以项目为导向,实施“四进四送”工程,与社区、企业联合打造文化育人共同体,学生作为志愿者,进街道、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送政策、送文化、送知识、送技能,在田间地头听“土专家”“田秀才”讲农业文化,在真实的农业环境中浸润于脑、内化于心;在党史陈列馆、革命人物纪念馆等场所,听红色领航员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四是网络课堂。建立网络素质素养教育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结合专业特点开发微课教学资源,如种植类专业的“盆景艺术”、养殖专业的“宠物文化”等网络资源课程101门,并纳入微博、微信、抖音、学校教学资源库等平台;制定《网络文化成果认定实施办法》,将优秀成果纳入二级学院科研成果统计、列为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师生评奖评优依据。建立“双语”国际化资源,供外国学者、留学生使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创新并实践了立体化的“三纵三横”文化育人格局,形成“三三融合”的文化育人新理念和“三结合四联动”文化育人路径,提升了文化育人效果。以厚植学生“三农”情怀为抓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学生愿意扎根广袤农村、奉献青春与热血、关注民生需求,解决当前农业农村农民存在的痛点、热点和难点问题。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农业基础知识更扎实,“三农”情怀更浓。近六年,直接受益学生4万余名,学生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人、全国劳动模范1人、全国自强之星4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人。毕业生就业率从92.5%提升到97.8%,其中超过七成毕业生下县下乡留在当地就业。

文化育人能力明显增强。立项文化育人项目75项,修订人才培养方案41个、课程标准102门,开发文化育人课程12门、新形态教材12本、国际化“双语”教材3本、微课资源101门。教师参加全国和省教学竞赛获奖64项。学校教师撰写了专著8本,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相关论文168篇,为开展文化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与经验借鉴。

办学内涵不断提升。学校先后获“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湖南省文明标兵校园”“湖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湖南省文化建设强校”等省级以上荣誉19项。《传承“修业”精神,创新与实践“三纵三横”文化育人模式》辐射带动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院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形成示范带头品牌效应,该成果获湖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