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精准筑牢校园防疫的“信心桥梁”

——各地教育系统在抗疫中抓实抓细、科学防控

发布时间:2022-12-12 作者:王阳 尹晓军 王志鹏 陈欣然 黄星 郝文婷 张利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12月12日综合消息 用好科学防控手段、强化学生生活保障……当前,新冠病毒致病力已减弱,教育系统的防疫本领则显著增强。各地教育系统更加科学精准地抓好疫情防控,筑牢保护学生生命健康安全的校园防线,同时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群体的实际困难,及时回应合理诉求,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建好校园屏障 守护师生健康

“志愿服务经常靠‘抢’,稍不留意任务就被‘秒杀’。”为学生送餐的天津大学志愿服务者感慨道。为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天津大学党委组织部组织卫津路校区驻守教职工组成志愿者服务团队,全力做好一日三餐发放,抗原检测试剂盒分发以及协助模块化和离校返乡核酸检测等志愿服务工作。11月至12月,天津大学累计918人次教职工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为守护平安校园贡献力量。

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首位,是教育系统防控疫情的首要职责。教育系统有3亿多师生,涉及无数家庭。疫情在校园的蔓延,会危及学生、教师和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此,各地教育系统始终从严从实从细抓好校园防控,不断提高疫情“早发现”能力。

多举措筑牢安全屏障。疫情防控期间,兰州交通大学教职工入驻校园,化身楼长、楼层长,24小时值守岗位,承担起学校疫情防控期间包抓公寓任务。为让学生吃上“热乎饭”,驻楼干部们更将干净、废弃的木杆制成“扁担”,以便一次挑起几十份盒饭。

抓好学生生活保障。学校出现疫情以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4所高校的近1.4万名教职工背上行囊,与学生吃住在一起,尽最大努力为学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参与保障的教职工每天走几万步为学生供应热水、配送餐食……

精细做好服务 满足师生需求

学工部党支部提供“福师大树洞君”等全天候心理咨询服务;研究生院党支部制定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网络远程复试工作方案,积极稳妥地推动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网络与数据中心党支部组成管理、技术、运维共20余人的网络保障队伍,实现“线上教学不卡顿”……为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各类服务不断线、业务不停歇,福建师范大学要求学校各部门凝聚服务师生“一条心”。

各地教育系统在做好学生健康保障的同时,还想方设法化解学生困难,用“心”抓好人文关怀。

加强心理疏导,筑起温暖“心墙”。安徽省蚌埠医学院开通疫情防控心理服务热线,组织开展线上心理辅导,心理委员培训、心理素质拓展、为师生进行线上线下心理咨询。同时学校牵头组织皖北六市(蚌埠、淮北、亳州、宿州、阜阳、淮南)高校心理咨询专家面向高校师生做好心理工作,持续提供心理讲座、心理支持、情绪疏导等服务,缓解心理困扰及心理危机。

开展多样活动,提升学生信心。疫情防控期间,河南经贸职业学院三号教学楼作为隔离观察点,王婧蕙是隔离学生的临时班主任之一,为了缓解学生在隔离期间的焦虑情绪,王婧蕙和其他教师一起,精心策划,开展了“疫”一起健身、“疫”起跳舞、家常菜烹饪技巧交流等形式多样的课程与活动,为学生送去了关爱与鼓励。

重视学生就业,满足学生需求。甘肃中医药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和各学院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建立用人单位库,完成近1000家单位。同时,采取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形势,树立科学就业观,并以线上直播形式为毕业生解析就业政策、开展招聘就业咨询等就业服务。

科学精准防控 行动展现担当

在中山大学图书馆、宿舍、自习室,处处都有老师和学生共同交流学习的笑容。在北校园图书馆、自习室中,学生们自觉戴好口罩、间隔就座,认真自习。近日,中山大学三校区五校园,优化调整校园疫情防控措施,东校园、北校园迎来“解封”,各校园校门管理优化,食堂堂食恢复,各类学习和运动场所逐步开放。

加强免疫接种、不断增强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健康意识和素养……更加科学的防控举措不断出台。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深刻领会党中央精神,科学认识病毒变异特点,落实好校园科学防疫的基本举措。

多地近日发布教学安排,有序恢复中小学线下教学工作。截至目前,已有重庆市、广东广州市、河北石家庄市、新疆乌鲁木齐市等多地于12月12日有序恢复线下教学。家长和学生可根据所在地区疫情防控和家庭实际情况,自愿选择线上或线下学习方式。复课后,中小学将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要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妥善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下一步,各地教育系统将继续携手齐心,更加科学精准、有序有效地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统稿: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王阳 采写:尹晓军 王志鹏 陈欣然 黄星 郝文婷 张利军)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