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徐德明)“我给社区居民宣讲了预防电信诈骗的知识。”“我帮邻居爷爷讲解了文明养犬的方法。”“我清理了小区角落的垃圾,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近来,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十五小学的“荧光绿马甲”在“学习雷锋好榜样,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中,用实际行动点亮社区文明,践行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承诺。
3月5日是我国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学雷锋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天津市武清区教育局精心部署安排,在全系统掀起了一股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
在龙凤河故道,武清区黄庄街泉昇小学的学生志愿者为同学们讲解了家乡母亲河的历史文化,用志愿护河行动宣传环保理念,让志愿服务队队旗高高飘扬。
在雅静园养老院,武清区第六幼儿园常年开展“传承雷锋精神,党员志愿先行”主题活动,为老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党员志愿者亲手为老人做面点、剪指甲、聊家常,幼儿为老人唱红歌、送礼物、演节目。温情的互动,给老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温暖。
在社区,杨村第十一小学党员教师指导学生用手中的画笔和颜料绘画出自己心中家乡的样子,一幅幅画作描绘出他们热爱武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情。
为灾区人民捐款、给贫困山区建希望小学时慷慨相助、教师扶危济困、学生拾金不昧、同学间互相帮助……在天津武清区,广大师生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做好事的身影随处可见。
武清区还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三服务”长效化机制,教育局机关干部主动服务基层学校,学校领导主动服务一线教师,教师主动服务每一个学生和家长,不断扩大服务人群范围。直属单位810名党员与区内440名困难群众“结对子、认亲戚”,认领“微心愿”,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营造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氛围。
在校园内,武清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为精神文明建设注入生机和活力。在杨村第七小学,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丁俊岩爷爷的宣讲拉开了该校“学雷锋宣传月”的大幕。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学生用劳动和实践续写新时代雷锋日记。如今,这里天天都是“学雷锋”日,月月都是“学雷锋”月。
据了解,近年来,武清区教育局始终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展示树立师生文明形象的有效载体,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引导广大师生积极投身文明志愿行动。截至目前,教育系统成立志愿服务队134个,注册志愿者1683人。据统计,仅过去一年,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心理健康、助学帮困、厉行节约、垃圾分类、文艺展演等不同形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就达到220余场,累计参与活动达28620人次。
“60年来,雷锋精神不断传承、历久弥新,已成为影响几代人的巨大精神源泉。”天津市武清区政协副主席、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兼局长寇嘉荣深有感触地说,新时代雷锋精神对教师而言,就是要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做学生理想、信念和道德的表率;对学生而言,就是持之以恒地做好事,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