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高中-高校”贯通,这所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土壤好养分足!

发布时间:2023-03-13 作者:孙夕礼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新时代科教强国命题,而其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显得格外紧迫。

冲破围墙,为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课程、资源支持

南京市金陵中学的办学理念是“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如何让高中学校扁平化的育人方式立起来?如何为学生提供学校课程、资源平台方面的最大支持,让充满个性特长的孩子长出来?我们认为,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鸟儿在林中飞,鱼儿在水中游,才能让奇才、怪才、鬼才、英才找到适合的土壤,茁壮成长。所以,金陵中学的课堂一直向大学、科研院所、银行、医院、机关等开放,通过讲座、社团、选修课、研学旅行、百行职业体验等形式,回归每个学生活生生的本真,着力个性成长。

拔尖创新人才并不仅仅是学科考试高分“尖子生”,而是在兴趣、学力、特长等方面具有创造力的发展潜力巨大、禀赋优异的学生。我们希望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质是:身心全、基础厚、会整合、爱探究、重实践。经过多年探索,我校形成了“少年精神、自由成长”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相应的课程培养模型。由此确立的课程体系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基于课程起点,调研学生的基础、兴趣、特长、需求;二是基于课程生长点,梳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师资、管理、评价、场所、资源等;三是基于课程的内在逻辑,厘清课程目标与分类,任务与实施,分科与综合。注重实践、善于整合是我们的特长,联合高校、借力社区是我们的特色。为什么这样设计课程?来源于对高中生创新素养的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单纯在围墙内的校园里学习,很难培养出特长,必须借助于社会资源,才能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就是金陵中学校友陶行知先生讲的“社会即学校”。

学校课程体系强调领域整合。我们从“语言与文学(语文、外语)、数学、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历史、心理、生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技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艺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与劳动(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学农学军、社会考察、志愿服务、节庆活动、班级活动)”等八大领域对高中课程进行了整合。

八大领域又分为共通基础型、自主拓展型和拔尖创新型课程,它们都在为学生达成共性的基准目标、获得个性化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同广度和深度的课程资源。

共通基础型课程从八大领域全面培育学生的人文积淀、审美情趣、劳动意识、健全人格、国家认同、乐学善学等素养;自主拓展型课程从“知识拓展、体艺特长与实践活动”等方面适当适度地对基础性课程进行延伸拓展,着重培育学生的人文情怀、理性思维、信息意识、技术运用、自我管理等素养;拔尖创新型课程则着眼“学术能力、创造技能、语言文化、领袖才能”等方面,重点培育学生的批判质疑、勤于反思、勇于探究、问题解决、责任担当、国际理解等素养。

“双高”贯通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形成实践范式

金陵中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特色在贯通。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体以两个项目为例。

1. 准博士培养站和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

2010年10月,由南京大学和金陵中学共同策划的“准博士培养站”正式开启。双方以南大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为活动基地,金中入选此项目的学生每双周周四下午前往南大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感受科学研究氛围,了解课题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并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金中-南大准博士培养站现已经有四期学生毕业,第一期2010-2012年(43人),第二期2013-2014年(50人),第三期2016-2017年(24人),第四期2017-2018年(38人),四期共155位同学在南大导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认真钻研,结束时提交了87篇论文,并全部通过南大老师作为评委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顺利完成学业。前四期学生的结题论文皆已汇编成册,成为后续学生学习的重要参考。由于疫情的原因第五期学生将面向2022级学生在2023年开班,南大计划在原有“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的基础上增加化学化工专业。2013年,“金陵中学南京大学准博士培养站建设”项目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1年5月,东南大学和金陵中学共同举办的“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在东南大学启动。东南大学提供信息、电子、自动化、生物医学四个优势专业供学生选择,并按照不超过2∶1的比例配备导师。学生利用一年的时间在导师及其团队指导下提前学习一些大学课程,了解对应专业的学科特色与发展前景,进入实验室参与科学研究,经过严格的开题和答辩后完成一篇相当于本科毕业水平的项目论文。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已举办了四期,第一期2011-2013年,第二期2013-2015年,第三期2015-2017年,第四期2017-2019年,每期30人,共120人完成此培养项目。从第二期开始,东南大学要求所有学生结题论文独自成文,并将学生结题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2022年11月27日,第五期“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项目导师见面会在东南大学举行。经过前期学院导师推荐、导师课题巡展、学生自主报名等环节,共有38位东大导师和41名高二金中学子参与了本期项目。同年12月底,同学们在导师指导下开题,并利用课余时间到东大实验室跟导师学习和研究,预计2023年12月中旬结题。这次启动的是第五期,也是东南大学向金中学子开放专业最多的一期,包括了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物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和自动化学院。

2. 与南京大学的“1+1+N”合作

2020年8月,南京市人民政府与南京大学共建南京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示范区,南京大学与金陵中学开展深度合作,我们两校形成了“1+1+N”共建方案,即形成了一个管理的机制,构成教学研的共同体,现在确定共建的N为8个项目。

一个“管理机制”,即双方互派领导到对方单位挂职,成立协调机构,定期举行会议,评议共建成效,南京大学专门成立了一个处室,金陵中学成立了合作办学处。

构成“教学研共同体”,即南京大学向金陵中学全面开放课程、场馆、资源,对金陵中学的发展予以师资、经费支持。建立对口金陵中学专家库,结合高中的发展需求,到中学开设选修课和系列讲座,在金陵中学的课时可以替代南京大学的工作量。三年来,南京大学选派了众多优秀师生参与金陵中学的课程建设,对金陵中学教师开展了人文研学、科技研学、体艺研学、国际研学四轮培训活动,我校每年选派一名教师读南京大学教育博士。我们为南京大学本科生、研究生提供普通高中和国际高中课堂教学、课程基地建设、实验室管理、中学行政管理等岗位的实习机会,还选派优秀教师,作为南大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学生的实践导师,参与该院学生的培养工作。

8个重点项目分别是:开设特色校本选修、提升语文整体阅读、助力学生学科竞赛、开办南大金中讲堂、高雅艺术走进校园、参与课程基地建设、拓宽准博士培养专业、规划大学先修课程。

经过近三年实践,两校的合作由易到难,不断深入,在许多方面都开辟了新天地。

设立了“南大”班。高一开始,在新生中设立南大班。首届南大班聘请我校校友、南京大学祝世宁院士担任名誉班主任,并且开设了首场讲座,深受学生欢迎,南大班在师资、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南大和我们一起研讨确定,共派老师。

开展了语文整本书阅读。这个话题是新课标新教材的亮点,也是难点,如何落地?我们和南京大学文学院深度合作,共同开发了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获得南京市2021年校本精品课程一等奖。南京大学文学院与我校语文阅读课程合作,整本书阅读课程每周一次,由南大文学院的知名教授来进行授课,与学生交流心得,帮学生解答疑惑,让学生走进文学的世界,感受文字的魅力。其中,徐兴无教授主要就《论语》和《孟子》与学生深入交流;王彬彬教授结合鲁迅的具体作品与学生进行分享;苗怀明教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拉入《红楼梦》的世界;董晓教授幽默风趣的表达让学生自由徜徉在外国文学作品的海洋;傅元峰教授带着学生深入剖析当代诗歌和小说,引领学生关注文学创作。总共17次课中,五位教授从自身专业出发,深入浅出,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欲望,进而加深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理解。

打造了金中版“百家讲坛”。我们计划在3-5年的时间内,请南京大学的100位教授到金陵中学开设讲座,满足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且讲什么内容由我们的学生投票选择确定,同学们按需听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场回味无穷的知识盛宴。

助力学科竞赛。金陵中学五大学科竞赛的学生和老师可以经常去南京大学对应的学院,使用他们的先进仪器设备,请教授们答疑解惑,南大学子还分享了他们在高中的时候参加竞赛的心得体会,鼓励中学生坚持,要为理想而奋斗。南大从五大学科中遴选出来一大批学生教授参与到金陵中学学科竞赛课程建设,帮助组织学生集训,伴读答疑,提高了中学生的学科素养。除五大学科外,我们的STEAM中心与南大电子信息专业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合作,将我校作为其创新实践教学基地,使我校STEAM中心的三维设计、机器人、3D打印、传感器技术课程、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物联网手工制作等课程如虎添翼。2022年我校被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评为“英才计划中学培养基地”。

为在“高中、高校”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形成范式,给全国同行提供参考借鉴,我们成功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新发展理念下“大学-高中”贯通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路径与机制研究》,并且《南京大学与金陵中学贯通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路径与机制》获批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改重大实验项目(三类)。我们希望通过深入的研究,形成贯通培养的课程文化、教育生态、合作机制和评估体系,为全国中学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贡献金陵中学经验。

(孙夕礼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

《人民教育》2023年第1期,原题为《“高中-高校”贯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践探索》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