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激励青少年融入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3-03-15 作者:贺颖春(裕固族)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欣喜地看到,党的十九大以来,“双减”政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意义的精准定位,明确引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国家新时代育人目标,这就需要构建家校社等多方协同参与的育人环境。

我认为,作为担当民族复兴伟大使命的青少年必须具备“尊重自然,具有绿色生活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及行动”的现代公民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之下的自然体验教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手段,有利于实现人、社会与自然互利共赢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然而,当下教育疏离自然、远离生活的情况较为明显,青少年与自然割裂的教育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迫切需要在地化的自然体验教育。

我所在的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北麓,2017年9月,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国家公园作为最大的自然博物馆,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的自然教育的资源优势明显,是自然教育、研学旅行、环境教育的理想目的地。在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实施生态文明视域下的自然教育体系建设,让青少年走进山水林地间实地考察学习体验,注重综合素质培养和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并借力国家乡村振兴的发展战略,推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理念充分融合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地方民族生态文化,我们可依托国内外专业组织做好自然教育课程开发设计。深度挖掘本土资源,把本土自然教育文化、民俗文化、环境保护文化等资源进行组合,开发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的自然教育主题课程,编写自然教育教材,开发与课程适配的自然教育教具。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学龄前儿童侧重亲子关系的互动培养;中小学生侧重于国家课程标准适配,更好地促进自然教育与主流教育融合发展;成年人侧重公众科学和公众参与,发动自然爱好者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将国家公园作为学校的实践基地,带动家庭、社会、学校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实现可持续自然教育传承。

立足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禀赋和重要的生态功能,设立国家公园生态学校,创建自然教育品牌。设计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跨界课程产品,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活动,开展系统多元的自然教育活动,丰富自然体验教育产品层次。在自然教育活动中不断完善课程设计、基地建设、招募人才等内容。

打造专业运营服务团队和师资队伍。谋划与文化创意机构、高校、研学机构、旅行社等实现跨界融合,打造国家公园生态自然体验教育运营服务团队,并组建自然教育师资队伍。

深入自然教育研究,拓展研究实践成果。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高校设立自然教育专业,培养研究型人才,促进自然教育研究学术成果的积累。

加大数字化平台建设力度,构建数字化远程教育平台,构建开放共享的资源数据库。

(作者贺颖春(裕固族),系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副校长)(《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3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