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呼和浩特:这个小学的劳动课堂别具特色

发布时间:2023-04-27 作者:郝文婷 孙雪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特约通讯员 郝文婷 通讯员 孙雪滢)劳动教育就像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在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贝尔路小学,劳动教育循序渐进地开展,各式各样奇思妙想、创意满满的特色课程让同学们充分体验到了劳动的乐趣与意义。

走进一年级的班级,以整理书包为主题的劳动课程正在进行着。同学们在老师的讲解中首先了解到整理书包的步骤与重要性,接着便开始动手实践,按照“清空、分类、位置”来有序开展。

虽然是简单地整理书包,不过其中考验了同学们的学习能力与日常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大家分为A、B组交替整理,在A组同学整理的过程中,B组同学可以从旁协助,让书本更合理地摆放在书包里。整理完毕后,老师对活动进行总结,而同学们经过实践后,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老师所教授的内容,生活能力得到了提升。

“今天我们进行的是一场驼绒制品设计推广会。”“我来为大家介绍妈妈牌驼绒棉裤……”热闹的驼绒劳动活动让四年级的同学们十分忙碌。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同学们纷纷上台介绍自己的产品。“冬天再冷,穿一条驼绒棉裤就够了!”巧手制作棉裤的同学将驼绒棉裤的优势一一道来,并展示出自己所设计的产品,吸引同学们的目光。

驼绒手套的出场让本次推广会更加丰富,看似普通的手套,里面却包含了同学的灵敏心思与巧妙手艺。展示过后,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驼绒、胶水等,开始制作驼绒画。不一会儿,熊猫、绵羊、兔子等等个性趣味的作品成功“出炉”,同学们走到讲台上一边展示一边相互观赏、学习。

驼绒制品设计推广会结束后,六年级的小厨师们准备做饭了。今天的主题是五颜六色的花式饺子。同学们准备了各式各样的食材,有的是水果,有的是肉馅,他们分工合作,有的将面团揉成长条,有的擀皮,有的包馅儿,展现出了娴熟的技巧。

除了这些课程外,学校还积极组织同学们观察小菜园、制作驼奶棒棒糖、体验纺线、磨豆浆、收葵花等等,构建“家校社”全景劳动实践场,开展家庭自理劳动启蒙、校园劳动自治参与、社区朋辈互助志愿、城市田野课堂实践“四站式实践”模式,全面推动学校劳动教育走深走实。

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同学们的劳动意识逐步增强,劳动乐趣不断增加,对劳动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厚。

作为呼和浩特市首批申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教育基地校的学校,贝尔路小学以万物启蒙课程作为同学们了解世界、联通世界的窗口,多学科融合劳动教育,立体培养劳动技能,涵养劳动精神。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劳动教育贯穿全程,同学们从熟悉到接触、从了解到喜爱,不知不觉参与到劳动活动中,劳动的这颗种子也真正地种到了同学们的心田。

1V1A6472.JPG

图为学生们的劳动教育实践。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供图

1V1A6480.JPG

图为学生们的劳动教育实践。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供图

1V1A6460.JPG

图为学生们的劳动教育实践。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供图

1V1A6498.JPG

图为学生们的劳动教育实践。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供图

图片1.png

图为学生们的劳动教育实践。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供图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