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质量认证背景下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4 作者:黄文卫 许玮娴 冀文秀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神州学人》

[摘要]教育部来华留学质量认证是目前管理高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检验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是促进高校来华留学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长沙理工大学对标建设,打造了“留学长理”品牌。本文基于该校办学实践,分析来华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探索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路径。

[关键词]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质量认证;趋同管理;质量保障

来华留学教育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在新的历史时期,来华留学教育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提质增效阶段[1]。然而,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来华留学教育质量仍呈现出整体水平不高、空间不平衡、发展水平不均衡的局面[2]。

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是教育部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在全国高校开展的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合格性评估工作,是目前管理高校来华留学教育质量、检验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对标建设,打造高质量来华留学培养体系和育人环境,对全面推动来华留学教育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助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等,具有重大意义。2021年,认证主要指标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其主要变化体现在趋同化管理和质量监控两个方面:一方面,明确来华留学教育和管理各要素的重点要求,将来华留学作为高等教育和教育国际化的一部分正常化考虑,淡化来华留学的特殊性,把握拿捏特殊与趋同的尺度;另一方面,将质量保障专门作为一级指标,强调学校建立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引导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主发展。

长沙理工大学全面对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科学规划趋同管理,构建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打造“留学长理”特色品牌,形成了培养层次本-硕-博全面覆盖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校企合作生、自费生等多类别的以学历教育为主、长短期中文培训为辅的多种类、多层次综合培养体系,在国内外享有良好办学形象和社会声誉,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应。本文基于该校办学实践,重点分析在推动趋同化管理和质量监控两方面工作时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及特色品牌建设举措,以探索提质增效路径,为兄弟高校提供参考,共同做强“留学中国”品牌。

p43.jpg

图1:来华留学工作组织结构图

一、深入实施和推动趋同管理

从20世纪90年代末起,教育界即开始出现对趋同化管理问题的探讨[3]。2010年,教育部出台的《留学中国计划》明确提出“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人员与我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趋同化”。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明确提出要推进中外学生教学、管理和服务的趋同化,要求高校将来华留学生教育纳入全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现统一标准的教学管理与考试考核制度,提供平等一致的教学资源与管理服务,保障中外学生的文化交流与合法权益。趋同化管理的定义和标准进一步清晰化。由此,趋同化管理也成为我国高校处理来华留学教育管理与服务事务的基本原则。2021年,认证主要指标体系对趋同化管理进行了修订,将其摆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从全国范围来看,接收国际学生的近900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变革,将国际学生融入中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服务体系之中[4]。有学者认为,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基本的前提和原因,使得高校难以做到完全的趋同化管理[5]。也有部分高校进行了趋同化管理的有益尝试,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例如,各部门在职能梳理与协同合作上存在不足,校园国际化建设滞后于趋同管理改革,国际化管理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4]。

长沙理工大学正视以上问题与挑战,坚持治理赋能,着力从顶层设计、组织机构、资源配置及能力建设等四个维度深入实施和推动趋同管理。

p44.jpg

长沙理工大学留学生赴湖南美术馆参观学习,感知中国绘画,传播湖湘文化      摄影|倪瀚之

(一)顶层设计

贯彻落实“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来华留学工作方针,理念明确,目标清晰。突出学校的学科优势与行业特色,培养知华友华、具有国际化视野、拥有创新精神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具备良好科学素养与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一方面主动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与“文化走出去”战略,深入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助力湖南教育强省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湖南篇章,为湘企出海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另一方面增强来华留学教育对学校“双一流”建设与“百强大学”建设的反哺与辐射效应,持续提高办学水平,扩大国际教育影响力。

(二)组织机构

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协调配合”的原则,强化协同机制。制定国际学生工作管理规定,由国际交流处宏观规划、指导与协调,国际工学院在国际交流处、招生就业处、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处)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协同各教学院进行国际学生招生、培养、管理及校友联络工作,在趋同管理方面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三)资源配置

全力做好各类资源配置,助力提升质量。首先,健全奖学金体系。设立“云鼎奖”“云影奖”等国际学生奖学金,并且根据学校“十四五”时期本科、研究生教育“双主体”、协同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重点向研究生学历生培养倾斜,吸纳优质生源;制定各级各类奖学金管理制度,建有奖学金定期评审和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奖优示范作用。其次,完善人事分配制度。运用经济杠杆,通过增加全英文授课系数、导师工作量系数、班主任津贴等手段,强化留学生教育教学地位,调动院系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再次,加大资金投入。在日常经费之外,额外设置专项资金用于留学生教育,为质量提升提供支持。

(四)能力建设

在能力建设上形成软硬件支撑合力。一是重视国际化师资建设。通过外引内培、培引并重的方式不断扩大海外人才队伍规模,优化人才队伍学缘结构;通过提高留学生教学工作业绩值、设置职称评聘条件等方式鼓励教师参与留学生教育教学和国际交流;建立留学生教育师资遴选与专业培训机制。二是重视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设置两名副院长分管留学生教学与日常管理,组建国际工学院专职管理人员、各教学院兼职管理人员两支队伍;按照约1:153的比例配备国际学生辅导员;管理队伍能力提升和培训工作机制化。三是重视硬件设施及环境建设。学校将负责来华留学教育的国际工学院放置在功能更全面和强大的校区,积极营造国际化校园环境,学习活动场所、住宿就餐条件等设施设备齐全。

二、全过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

质量是来华留学教育的生命线。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间,教育部先后出台《留学中国计划》《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中国政府奖学金工作管理办法》《关于规范我高等学校接受国际学生有关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国家政策链条构建表明了来华留学质量规范与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也为新时期高校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在外部质量保障活动日益完善成熟的条件下,尽管多数高校开始以内涵式发展思路指导来华留学教育工作,强调其内部质量保障,仍有学者认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招生录取、培养过程、毕业审核管理制度不健全等[6],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在生源招生、规章制度、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育人等方面保障质量[7]。

长沙理工大学坚持守住质量这一生命线,从招生入口、教育教学到管理服务育人全过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

p45-图2.jpg

图2:2019-2021年留学生和全校学生情况


p45-图3.jpg

图3:2019-2021年来华留学生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占比情况

(一)组织机制

采取趋同化管理模式,将来华留学生质量监控纳入整体质量保障机制,分别在构建目标决策和质量标准、组织保障、质量监控和评价、质量反馈和改进四个方面出台详尽的制度文件和机制运行办法,同时体现国际教育特点。决策、执行、评价、信息反馈和改进等环节完整并紧密衔接,运行良好,持续促进了办学宗旨和目标的实现。

(二)监控体系

在招生方面,把严入口关,学校建有科学合理的招生宣传推广机制、健全的招生决策机构和严格的录取遴选流程。对申请者身份资格、学历背景、语言水平、学术能力、身心健康状况等采取行政审核与学术审核双审核制度,依托学校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加强语言环节筛选,实行入学考试或考核,进一步考察申请者的学科能力,全面、科学地评价申请人,确保生源质量。在此监控机制运行背景下,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1年连续3年,学校在国际学生规模与数量、类别与层次上取得了一定成效(见图2-图4)。

p45-图4.jpg

图4:2019-2021年自费生和奖学金生占比情况

在教学方面,学校将来华留学教育纳入全校教学质量监控整体工作,建立了完整的评价监督体系。该体系由目标决策系统、组织保障系统、资源保障系统、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运行系统、质量监控系统、质量评价系统、反馈改进系统等8个相对独立又有着内在联系的系统构建而成,并通过质量目标设置、教学条件保障、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信息的不断反馈,形成一个不断改进、发展的闭环系统。本科来华留学生教学评价监控包括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领导评价等环节,研究生来华留学生教学评价监控包括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课程考核等8个方面。

在管理方面,管理服务质量监控体系由内部质量监控系统和外部质量监控系统构建而成,通过绩效考核、职称晋升、评优评奖和岗位调整、学生满意度调查、毕业生追踪调查、信息公开制度等形成一个环节完备、衔接紧密、运行良好,持续促进办学宗旨和目标实现的系统。具体而言,构建起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管理服务队伍三级责任机构和三级学生工作管理机构,其中学校为评价主体、职能部门为责任主体、基层管理服务队伍为工作主体,管理服务质量保障活动由各级单位根据各自职责层层负责,管理服务质量作为各级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制定绩效管理办法,明确将来华留学生规模、层次、质量作为衡量各培养学院办学国际化的一项重要绩效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既是各培养学院根据学校要求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全面或有重点地开展工作的抓手,也是学校对其国际化工作业绩进行考核的依据。

此外,学校还建有来华留学生满意度调查机制,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常态化掌握来华留学生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基本态度和意见建议,并将来华留学生用人单位、委托培养单位等外部相关方纳入质量监控体系。同时,实施反馈改进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跟踪评价与结果反馈,对教学培养、课程、招生等环节进行诊断,及时反馈各培养学院,使质量监控结果发挥实质作用,有效改进工作。

三、“留学长理”品牌建设

趋同管理是原则,质量保障是核心,品牌建设是抓手。品牌建设体现趋同管理和质量监控的成效。作为“留学中国”品牌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结合区位特征和办学特色,突出和利用基于行业背景的工科类优势学科,塑造特色鲜明的“留学长理”品牌,确立来华留学教育品牌效应。

(一)坚持战略引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与中非合作

学校来华留学生国别趋向多样化,来自近70个国家,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六大洲。“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来华留学的重要发力点。资料显示,2019年至2021年间,学校共接收来华留学生721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学生484人,占来华留学生总数的67.1%(详见图5和图6)。

p46-图5.jpg

图5:2019-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情况

p46-图6.jpg

图6:“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占比情况

充分利用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特色学科优势,通过“中非友谊”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等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非洲籍硕博研究生,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服务国家对非援助等外交倡议,产生了积极正面的政治与社会效益。

(二)坚持市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联合培养

充分利用在交通工程、土木工程、电气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优势,与中国路桥、中国港湾等央企以及湖南路桥、三一重工等本土企业合作培养属地化人才,解决企业涉外项目的技术及管理人才缺失难题,助力企业出海,形成了成熟的来华留学生联合培养校企合作机制,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卓有成效的校企合作培养之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非洲国家树立了“留学长理”的良好品牌与形象,产生了积极正面的行业与产业效益。

(三)坚持创新驱动,开发本土文化与学科文化特色课程体系

制定了科学严谨的语言课程体系,重点立足湖湘文化和学校优势学科文化,打造“湖湘地域文化+优势学科文化、课堂文化习得+课外文化体验”的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对留学生讲好中国故事,培养知华友华的国际化人才。首先,开设“湖湘文化”课程,包括24课时课堂学习和4课时活动体验。课堂教学内容涵盖湖湘地理、美食、旅游、名人以及革命文化精神等。体验活动包括传统书画、民族乐器、汉服制作、中国太极、舞龙舞狮等校内体验,以及去往岳麓书院、韶山等校外体验。课程旨在让留学生全面了解湖湘文化,深入理解湖湘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价值体系。其次,开设“中国科技文化概览”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交通、机械、水利、建筑、电气等5个学科专业篇章,每个篇章4课时,文化体验实践4课时,总课时量为24个课时。该课程区别于常见的中国概况通识课程,紧密围绕学校优势学科,全面介绍这些学科领域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发展成就,从中国文化视角引导留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为专业学习打下扎实的通识基础。

在教育部来华留学教育政策框架下积极对标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开展建设,推动来华留学教育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质增效为导向,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校的使命任务,还需要在更多的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作者黄文卫系长沙理工大学国际工学院学习与发展中心主任,许玮娴系国际工学院留学生工作部科员,冀文秀系国际工学院语言教学教研室教师。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非洲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招标课题:新时期来华留学教育提质增效研究——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21HACREC0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外合作办学研究分会2020年度中外合作办学研究课题:“双一流”背景下新时代行业特色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ZWHZBX202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利民.多措并举提升来华留学质量[N].中国教育报,2019-07-26(03).

[2]王俞苹,栾凤池.来华留学教育质量认证发展探析.世界教育信息[J],2020,(9):38-45.

[3]顾莺,陈康令.高校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的比较研究——以全球8所高校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3,(5):81-91.

[4]邹楠,刘清伶,杨静.清华大学中外学生趋同管理的实践与挑战[J].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研究,2020,(01):100-108.

[5]张端鸿.来华留学生教育为何难以实现管理趋同化[N].中国科学报,2019-07-17(4).

[6]曾文革,杨既福.我国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构建的系统化进路[J].江苏高教,2017,(11):44-47.

[7]黄剑锋,罗志雄.“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华留学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探析——以福建省为例[J].高教论坛,2022,2(2):55-59.

来源:《神州学人》(2023年第6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