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出发

发布时间:2024-05-27 作者:邓友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人民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一师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立德和树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左传》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管子》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立德和树人结合起来,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从党的十八大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2024年恰好处于中间节点。

过去12年,落实立德树人取得了积极成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我们党的核心教育主张,成为国家重大教育部署,贯穿了教育改革发展的始终,引发了教育观念、课程教材和人才培养的综合变革。思政课一体化、课程思政、大思政意识全面加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高中二年级水平,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接近大学二年级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位居第12名。其中,与教育有关的PISA阅读、数学和科学测试排名全球第一,推动了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义务教育体育课时占比进入前三,位列语文、数学之后。学生身体健康素质下滑的势头得到遏制。这些都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出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12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具紧迫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2050年,现在的大中小学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能力本领、格局担当,直接决定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这一代人的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更加迫切。而这一代人也恰恰生活在价值多元化、学习内卷化、生活虚拟化的社会文化中。更重要的是,教师队伍的迭代也在加快,年轻的教育者自身也身处与学生相同的时代特征中。

目标点越来越近,符号化越来越少,改到深处是生态转型。生态是一个内含着关系属性和整体观念的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再出发,固然要家校社协同育人、大中小一体推进、学校社会数字空间融合,但说到底还是要深入研究未来12年的时代趋势,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展素质教育,建立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

教育要更加突出培养公德大德。今天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代人,如何在家庭的陪伴中与国家、与时代同行?他们如何在价值碰撞、文明冲突中拥有正确的价值选择和幸福的人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定要加强公共精神、志愿服务精神的培育,树立社会公德;一定要培养学生树立强国有我、复兴有我的大德。

教育要更加突出培养创新能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核心是创造和创新人才。人类正从工业时代迈向数字时代。以OECD为代表的国际组织在全球掀起了素养革命。新赛道已经开启,发展学生数字素养、创新素养已成为进入新赛道的新门票,这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规格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尽管我国在教育学术和政策层面及时捕捉到了这个重大变化,但在实践层面我们仍然延续着强化“双基”的特点,仍沿用着工业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必须深度顺应数字化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赛道更迭、素质更迭要求。

教育要更加突出培养健康身心。以身心健康为突破口强化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培养担当、勇毅、健康、阳光的时代新人,整体提升学生的身体和精神面貌。要注重劳动和实践的养成,引导学生在社会中历练,在事情上磨炼,克服知行脱节。

邓友超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人民教育》2024年第7期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