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合肥工大学生团队探寻非遗“泾”络

发布时间:2024-09-02 作者:周一岚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一岚)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共青团新媒体中心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赴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深入调研,在和非遗传承人的交流学习中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初临泾县,团队参观了宫廷木梳文化博物馆,与非遗传承人强友宝和品牌创始人吴国华交流,了解泾县榔桥木梳源远流长的发展史和“非遗+”视角下企业的创新史。随后,团队先后赴中国宣纸文化园、曹氏宣纸厂和三兔宣笔厂,深入制作加工车间,与多名非遗传承人展开对话,探寻中华文脉的发展与非遗技艺之间的关系,领略由“笔墨纸砚”文房四宝造就的满堂墨色、一脉流芳。

在与泾县文化馆、泾县团县委和泾县融媒体中心的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当下非遗传承与保护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如何发挥非遗项目在现代社会的实际应用效应和经济价值,找到古法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打造“非遗+企业”的模式让非遗更加贴近民众、赢得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支持,都是调研团队深入探讨的问题。

对此,泾县政府也做出了许多努力。泾县文化馆主持编制实施了《泾县非遗人家建设与实施方案》,首创提出“非遗人家”的概念,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泾县团县委组织打造四色“泾”喜路线,扩展大学生非遗实践调研的广度和深度;泾县融媒体中心坚持巩固网络阵地,加强对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宣传氛围。

团队深入泾县的街头巷陌,并前往查济古镇、桃花潭古镇,与游客、当地居民和非遗传承人这三大重点群体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团队通过纪实采访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以宣笔、宣纸、木梳为代表的徽州非遗文化在当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情况、大众知名度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整理了相关数据表格,形成了文字访谈,制作了微纪录片、调研采访录,并采取双语配音,从而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成员深刻体会了徽州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感受到非遗保护和传承的工作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将继续发扬合肥工业大学“厚德笃学,崇实尚新”的精神,结合自身优势,立足新时代大学生视角,为非遗的保护与弘扬注入新的动力。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