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千万个新时代大先生”座谈会暨《大先生陶行知》《小讲坛,大先生》新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4-09-09 作者:覃德文 康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覃德文 记者 康丽)9月2日,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湖南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弘扬教育家精神,造就千万个新时代大先生”座谈会暨《大先生陶行知》《小讲坛,大先生》新书首发式在北京顺利举行。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二级巡视员陈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大先生陶行知》《小讲坛,大先生》图书作者周洪宇,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银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长胡穗,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原校长吴颖民,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罗生全,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广,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胡金木等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言。

image.png

陈武指出,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内涵极其丰富,既包含传统师道,又具有时代气息。教育部推出的系列尊师、惠师举措,旨在将“人民教师、无上光荣”的理念深入人心,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让教育家精神凝聚人心,成为千万教师的自觉追求。《大先生陶行知》《小讲坛,大先生》的出版恰逢其时。

周洪宇在会上分享了自己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家精神重要指示的学习感悟、两本新书的写作缘由。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大先生”和“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在赓续中华传统师道文化的基础上,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孜孜不倦为之努力的现代化的共同追求,对当代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理想人格的时代特征和使命担当进行的系统优化。他表示,新时代呼唤“陶行知式”具有中国特色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实施“新时代大先生行动”,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先生”,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既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有效途径,更是对时代更迭、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等现实状况的适应和推动。

杨银付认为,在第40个教师节前出版本书,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真正落实和推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长胡穗用4个“正”字评价两本新书——正当其时、正顺其事、正张其言、正如其人。华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吴颖民在发言中指出,弘扬教育家精神,既是对人才发展规律的尊重,又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通过本书可以让更多人了解陶行知这位世界级的教育专家。西南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罗生全指出,两本新书是学习“大先生”的重要媒介。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广则从自己亲身经历出发,谈及对陶行知的亲切情感以及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深切认识。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胡金木认为,两本新书通过生动、具体的“大先生”形象展示,让读者深刻理解体悟“大先生”的真正意涵。

image.png

会上进行了《大先生陶行知》《小讲坛,大先生》的新书首发式。据介绍,两本新书的内容与第40个教师节主题“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相符,也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相契合。福建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主任林云鹏在主持中介绍了福建教育出版社的发展史、教育理论图书出版史,以及出版《大先生陶行知》一书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湖南教育出版社课外阅读编辑部负责人张洵讲述了自己因“学缘”而策划《小讲坛,大先生》一书的缘由。

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先生陶行知》是关于陶行知为学、为事、为人的简明传记,旨在突出新时代的陶行知精神。通过陶行知成长为大先生的生命历程的展现,让当代教师对大先生的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让当代教师找到成为大先生的途径和方法。全书图文并茂,事迹感人。

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讲坛,大先生》以中国古代孔子、朱熹,近现代徐特立、陶行知,当代段力佩、斯霞、方明等27位在各教育细分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者和模范代表为范本,细致描摹其治学为师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格,集中展现小讲坛上“大先生”师德高尚、为人师表的形象特质,为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引,从而在“大先生”精神的熏陶下,共同塑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image.png

福建教育出版社教育理论编辑室编辑丁毅,资深出版人梁婧,国家开放大学青年教师李东海,“生活·实践”教育共同体湖北中心副秘书长覃德文,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秦一铭、单思宇,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教育家》《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等媒体代表共同参会。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