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重新认识学生的自主阅读

——兼谈阅读的“去功利化”和如何培养终身阅读者

发布时间:2024-09-12 作者:熊佑平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书记校长谈书香校园建设·系列之六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纷纷启动教育改革,将阅读能力培养作为儿童智力发展核心。我国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11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多地出台相关规划或方案推进实施。在此背景下,儿童阅读受关注度显著提升,阅读推广活动蓬勃发展,书香校园建设成为标志性举措。

校园阅读一角

书香校园建设中的喜与忧

近年来,笔者多次担任书香校园评选工作评委,深切感受到各地学校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的显著进步:阅读重要性已成共识,阅读环境日益受重视,阅读活动愈发丰富,阅读课程开发与实践亦成为众多学校焦点。

然而,笔者也常常萌生一些担忧之情:在儿童阅读推广中,不少人缺乏对儿童、儿童读物及儿童阅读心理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功利化倾向严重,最为常见的有两类:一是将儿童读物视为教育工具,期望藉此塑造儿童的品行与习惯,成人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主导了儿童读物的选择,阅读过程偏于教训。二是把阅读与学习成绩直接关联,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往往以传统阅读教学的方式来指导课外阅读,比如布置学生每次课外阅读都摘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当然可以陶冶情操、丰富知识、培养能力,但其达成方式主要是通过文学审美和内隐学习,而非说教或训练。尤其是人文素养,它具有很强的内隐性,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饱含人文关怀的载体,往往包含高尚的道德、美好的情感。儿童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通过情感共鸣和文学审美来实现道德人格的提升的。

功利化倾向的阅读,短期内可能会取得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忽略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儿童阅读心理的阅读方式,往往只能培养“学生阅读者”——只为了考试、毕业而阅读。学校阅读推广有更重要的使命——培养终身阅读者。我们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培养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具有强烈的自主阅读意识,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的书籍进行阅读,将阅读视为伴随终身的生活方式。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儿童不是天生的阅读者。脑科学家们在实验中证实,人的大脑并非为阅读而生,阅读脑的造就需要长达10余年的训练。有专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到了13岁或最晚15岁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那么他今后的生命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

这就对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的阅读推广提出了挑战。教师必须在这一段宝贵的时间里,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继而通过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使其成长为成熟的阅读者、终身的阅读者!

校园阅读一角

理解并接受学生“为娱乐消遣而阅读”

如何在阅读中兼顾兴趣与习惯 、能力与人文呢?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小学的做法是,区分阅读目的和场景,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和措施。

阅读的目的有很多,中文教学与阅读专家谢锡金教授概括为三点,分别是:为语文学习而阅读,为获取资讯而阅读,为娱乐消遣而阅读。

为语文学习而阅读,阅读场景主要在课堂上,阅读内容主要是语文教材。百仕达小学经过10余年的探索,构建了“问•思”阅读课程,参照PIRLS,课程目标指向阅读素养,课程内容拓宽至学生喜欢的诗歌、图画书、桥梁书、章节书,课堂教学则以阅读讨论为主。重构后的阅读课程,在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关注了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与阅读策略的发展。

为获取资讯而阅读,我们的阅读场景主要是在项目式学习中。自2012年开始,百仕达小学每学期都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项目式学习,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新闻时事、知识读物、相关文献,从中获取信息,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为娱乐消遣而阅读,则是应用场景最多的一类阅读。多罗西•怀特说:“一个学生从阅读中体会到多少快乐,将决定他一生是否喜欢读书。”兴趣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并乐于阅读,可以激发学生采用更多的阅读策略等。

在我看来,幼儿园、小学阶段的阅读推广重点,就是让学生喜欢读,读得多。一所学校的阅读推广是否成功,关键也在于学生是否有兴趣、有能力、有时间自由自主阅读。心理学家斯金纳说:“我们该教的,不是伟大的书,而是对阅读的爱。让人了解一些文学作品的内容,是微不足道的作为,使人开始阅读,才是了不起的成就。” 

如何让学生喜欢读、读得多?国外大量的研究和经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自由自主阅读(Free Voluntary Reading,简称FVR)。自由自主阅读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生教授首次提出的,指的是纯粹因为想阅读而阅读,不带有任何外部压力或强制要求。在阅读过程中,不需要写读书报告,不用回答章节后的问题,也不用为每个生字词查字典。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自由选择阅读材料,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阅读的力量》这本书里,克拉生教授用大量的数据说明,自由自主阅读不仅在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在语言学习、认知、能力提升方面,相比直接教学也更有效。自由自主阅读甚至还能解放父母和教师:当孩子能够进行自由自主阅读时,父母和教师就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陪伴阅读或监督阅读任务完成情况,从而有更多时间关注孩子的其他发展需求。

所以,要培养终身阅读者,教师需要改变观念,理解并接受学生“为娱乐消遣而阅读”,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学生自由自主阅读。

学生喜爱的阅读活动

避免扼杀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百仕达小学的校园阅读推广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我们逐渐打造了一个家校馆社共同参与的阅读生态。友好温馨的阅读环境,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精妙有趣的阅读课程,热情洋溢的家校协助团队,为每位学生的自由自主阅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学生阅读习惯好,阅读量惊人:第一学段两年时间,学生人均阅读量达到了1000万字,远远超出语文课程标准建议的5万字。第二、第三学段,学生两年的人均阅读量甚至超过了2000万字,远远高于语文课程标准的40万字和100万字的要求。

我们是如何做到的?

首先,为学生自由自主阅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近些年,很多学校都很重视图书馆改造,但在氛围营造、图书的选择以及图书馆使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百仕达小学的图书馆是以世界著名童书《爱丽丝漫游仙境》为主题设计的,处处可见童话元素,深受学生喜欢。

图书馆中的每一本藏书,都是经过专家组挑选审核上架的。家长的参与则让图书馆“动”起来,他们参与图书馆日常维护,讲故事做导读,策划图书馆活动,开发图书馆拓展课程……各个班级的教室也充满图书,学生休息时可以随时翻看。学校鼓励家庭打造良好阅读环境,增加家庭藏书。学校还加入深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常青藤计划,一本借书证通借通还,每个学生可以共享图书资源。

这样的图书馆学生当然喜欢,但是使用不当,有可能扼杀他们的积极性。我曾看到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上课,上课形式和教室里没什么两样。学生到图书馆来最想做什么?他们是来听教师讲解阅读策略、故事内容的吗?

我们的图书馆有时候也有新书导读,但是严格限制在8分钟以内,接下来的时间就任由学生取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找一个喜欢的角落自由自在地阅读。所以,学校既然安排了学生进图书馆,就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自主阅读。

图书馆还要尽可能给学生打造一些“隐私”空间,让学生“躲”在里面看书。学生自由阅读时,不必强调读写姿势端正,怎么舒服怎么来。

其次,为学生自由自主阅读提供适合的读物。成人对儿童读物的选择,往往受其儿童观的影响。百仕达小学图书馆有一个专家小组负责遴选儿童读物。在儿童读物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始终将儿童的需求、兴趣和发展置于核心地位,关注儿童的心理、情感和认知发展,确保提供的儿童读物能够真正符合儿童的阅读需求,并促进他们的精神成长。我们注重图书的更新,每一年新出版的优秀童书,我们都会及时采购。家长反馈说,在别的图书馆找不到的新书,百仕达小学图书馆可以借到。

校长熊佑平与学生们在一起

为学生自由阅读留下充分时间

第三,为学生自由自主阅读留下充分的时间。这些年在书香校园评选中,我非常关注这项指标。再好的环境,再好的图书资源,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自由自主阅读时间,又怎么能保证一定的阅读量呢?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正如《朗读手册》中所说:“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百仕达小学除了阅读课以外,每天还有固定的一小时阅读时间。晨会20分钟,以诵读为主,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分别诵读童谣、儿歌、儿童诗和古诗词;午间阅读40分钟,学生在图书馆、教室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自由自在的阅读。

学生的阅读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几乎每个学生回到家,都会安排半小时以上甚至更多的时间自主阅读。此外,教师严格落实“双减”政策,严控家庭作业量,不给学生布置阅读后的作业,也为学生争取了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

最后,采用适当的激励措施。我们一方面组织学生参加作家面对面、阅读演讲、绘本表演、二手图书交换、图书馆嘉年华以及广东省“阅读马拉松”公益阅读活动,另一方面,各班定期举办阅读颁奖典礼,采用多维评价指标鼓励学生阅读,比如表彰阅读习惯的“乐读之星”“图书馆小大人”;表彰阅读行为的“故事之星”“阅读表演之星”;表彰阅读能力的“博览之星”“阅读能手”;表彰阅读成就的“阅读大王”“书香少年”……

总之,鼓励学生自由自主地阅读,并将其培养成终身阅读者,应当是学校、教师和父母共同的目标与使命。为此,学校、家庭与社会应当携手合作,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世界,让孩子们喜欢阅读、善于阅读,持续阅读,逐渐成长为具备深厚人文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作者熊佑平 系深圳市罗湖区百仕达小学校长)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